尽管产业化挑战仍存,但在有望重塑传统锂电产业格局的背景下,固态电池市场已提前掀起布局热潮,多家企业披露量产进展,股价亦同步反应。据高工产研(GGII)《2025中国固态锂电池产业链发展蓝皮书》显示,今年及明年国内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将向兆瓦时级中试线转换,超20家企业正加速建设相关中试产线。
固态电池热度贯穿线上线下。在2025高工锂电年会上,“固态电池应用落地”分会场座无虚席,吸引逾400家企业、超1200位产业链高层参会,大量热情观众聚集通道。多位业者预测,尽管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但小范围落地已进入倒计时,低空飞行器与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优先商业化场景。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吴辉林指出,固态电池预计2027-2028年实现小规模装车,2030年达成吉瓦时级突破,203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接近10TWh,其中固态电池渗透率或达5%-10%,短期内不会冲击现有液态锂电产业链,10年内大规模替代可能性低。相较于海外直接发展全固态电池,国内采用“半固态向全固态过渡”路径,更具可持续性。
当前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固液电池优先于全固态量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投建中试线,小批量交付固液电池产品。蓝固新能源周龙捷表示,行业共识是逐步过渡至400Wh/kg以上能量密度,2026年起固液电池将构建产业链并大规模量产,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实现小幅量产。
技术路线上,硫化物电解质因离子电导率高成布局重点,恩力动力吴中友认为2027年将是产业化“起点年”,核心标志为高价值细分领域商业化落地,此时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接触问题将阶段性解决。材料是产业化关键,中科深蓝汇泽研发“刚柔并济”电解质体系,蓝廷新能源探索MOF材料优化循环寿命,均在突破技术瓶颈。
来源:财联社
#沪指跌破3900点关口! 如何应对?##银行股逆势走强!行情逻辑是什么?##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