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上,一款能在行进中连续完成翻跟头动作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其流畅的肢体表现迅速引发行业内外热议。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去年实现基础行走,今年人形机器人已能完成奔跑动作,全身协调控制能力取得显著突破。借助这一进步,机器人不仅能连续完成20个跟头,还能长时间保持舞蹈动作,彻底摆脱了过去几秒即需暂停的局限。
不过他也强调,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阶段。“人工智能正迎来新的发展拐点,推动机器人从1.0专用时代迈向2.0通用具身智能时代。但当下的具身大模型仍面临‘不好用、不通用、不易用’的痛点。”王仲远指出,硬件稳定性不足仍是主要瓶颈,制约其进入真实工业与家庭场景。“工业场景落地速度会更快,家庭场景则较远。家庭机器人多为陪伴、聊天或特种功能型,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走进家庭,至少还需5-10年发展。”
开放日上,多位专家就技术路径达成共识:短期看,任务规划、感知与控制解耦的“分层系统”在工程落地效率与运行稳定性上优势显著;中长期则需向“可迁移、可复用”的通用基座模型转型,关键在于建立统一场景表示标准、搭建高效数据闭环体系及制定对齐的技术评测规范。
为此,智源研究院已搭建起以“具身大脑”为核心的全栈技术体系:涵盖跨异构本体数据采集与标准化一站式平台、具身大小脑架构、端到端视觉语言模型(VLA)等基座模型,以及具身智能评测工具,为行业提供可复现、可对齐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从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门槛。未来,智源计划通过开源开放模式,构建面向跨本体、高泛化性通用机器人的具身大模型系统,夯实行业技术底座。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沪指跌破3900点关口! 如何应对?##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低估补涨号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