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券商对A股市场的观点密集出炉,读下来有个明显感受:市场共识是“短期震荡,长期不悲观”,但在具体主线上,大家各有侧重。AI、顺周期、高端制造被反复提及,而有一个领域,虽然券商报告里不一定总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但其背后的逻辑却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军工。
市场在震荡中寻找新共识
当前市场确实有点“纠结”。一方面,经济数据显示出基本面韧性,政策预期也较为明确;但另一方面,市场波动加大,传统择时策略效果减弱,资金都在寻找确定性更高的方向。
中信、兴业等机构提到,市场趋势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AI更多是影响行情的“斜率”。申万宏源判断明年春季可能迎来阶段性高点,而信达证券则认为岁末年初市场可能结束震荡,进入更具赚钱效应的阶段。这些观点背后,其实都隐含着一个共同认知:在整体震荡的格局中,结构性的机会将越来越突出。
军工:被低估的“双重确定性”赛道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关注军工?
首先,军工行业具有独特的“计划性”特征。它的需求来源明确,受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订单和交付节奏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在当前经济温和复苏、部分行业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这种“需求确定性”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稀缺的防御属性。
其次,军工技术正在经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阶段。这不仅体现在传统装备的更新换代,更体现在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上——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化、无人智能装备等高端领域,正在持续获得政策和产业的双重驱动。这与券商报告中频繁提及的“高端制造”、“中国优势资产”的重估逻辑高度契合。
“十四五”中后期,产业逻辑正在深化
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中后期,军工行业的投入周期具有明显的持续性。与前几年相比,当前行业的发展重点可能更侧重于技术升级、产能释放和效率提升。这意味着,具有核心技术和高效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其盈利质量和成长性有望迈上新台阶。
部分券商提到“实物资产重估”和“中国优势制造”,军工资产,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高端制造能力,无疑是典型的“硬核”实物资产,其技术壁垒和稀缺性决定了其长期价值。
如何观察军工板块的动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关注军工板块可以不必过于纠结于短期的订单波动或事件催化,而是更多把握其产业发展的中长期主线:
1. 技术升级方向:如航空发动机、新型军用材料、军工电子信息化、无人机等;
2. 产能释放情况:关注相关企业财报中产能建设进度和订单交付能力;
3. 改革深化预期:如资产证券化、股权激励等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措施。
静待风来的耐心
市场震荡时,资金往往会在不同板块间快速轮动,寻求短期热点。军工板块的走势有时可能显得“沉闷”,但其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坚实且长期。它或许不像AI那样充满想象空间,也不像顺周期板块那样对经济数据高度敏感,但它所具备的确定性和独立性,恰恰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一种独特的“压舱石”价值。
当市场还在为短期走势争论不休时,军工板块或许正静悄悄地积蓄力量,等待属于它的价值发现时刻。投资有时需要热闹中保持一份冷静,在主线未明的震荡市里,多一些对中长期产业的耐心观察,或许能让我们在下一轮行情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家得理性对待哦!欢迎一起分享看法、交流讨论!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并购重组迎政策利好 概念股持续活跃#
#11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