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外部政策扰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环境下,港股市场受到不少投资者朋友的关注,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一些相关话题,希望对大家的投资决策有所启发,同时也欢迎大家持续留言提问!

Q1:港股后续怎么看?还可以上车吗?
我们认为港股从基本面、资金层面、估值维度都具备继续上涨的基础。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港股市场走势与我国经济基本面高度关联。我国目前经济逐步好转,3月社融、信贷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整体GDP增速也达到了5.4%,经济数据在慢慢向好。即使后续关税会对出口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刺激促内需的政策出台,内需和发展科技创新依然能对经济形成支撑。
其次,从资金层面来看。近两年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去年南向资金净买入7440亿人民币,而今年截至4月17日,南向资金已经净买入了5678亿人民币,已经占去年全年净买入的76%,今年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再度加速,在港股的定价权也随之上升,推升港股打开向上的空间,同时也慢慢降低港股对外资的依赖。后续外围仍然有降息的预期,本身对港股的流动性就形成利好。
而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即使港股从去年以来反弹较多,但估值仍然具有性价比。不论是与海外指数,还是和A股相比,港股的估值仍处在偏低的位置。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港股仍具中长期配置价值。
Q2:互联网AI应该如何投资?
关注方向1:具备全生态优势的互联网大厂。具备优质底层模型研发能力、算力(云)基础设施完善且下游应用生态丰富的互联网大厂,可通过流量优势快速渗透AI功能,并基于全业务生态加速AIAgent应用落地。
关注方向2:垂直场景细分赛道龙头。如刚需驱动的商业化确定性,以及差异化竞争壁垒等。生产力场景(如教育、招聘、广告营销)因试错成本低、付费意愿高,可通过订阅模式率先实现商业化。卡位图像编辑、短视频、招聘等垂直场景的企业,凭借数据积累和产品力构建护城河,在AI技术平权趋势下有望获取新增量。
中长期可关注技术迭代和算力国产化。关注多模态、Agent交互能力的突破,国产算力基座建设进度,以及一体机等软硬结合方案的商业化潜力。
Q3:港股通科技指数与其他同类指数的主要差异在哪里?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国证港股通指数反映的是港股通范围内科技领域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与同类指数(如恒生科技)相比:港股通科技的个股集中度更高,国证港股通指数个股权重上限为15%,而恒生科技为8%;另外,两只港股通科技都包含了恒生科技未囊括的医药股。另外,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港股通类基金相较于QDII香港市场基金的申赎效率更高。
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本文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具体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合格评级评价机构发布相关评价结果并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
#港股热度再起,你更看好哪个赛道?#
#南向资金疯了 你买港股基金了吗?#
$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A(OTCFUND|164906)$
$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C(OTCFUND|013945)$
$交银环球精选混合(QDII)(OTCFUND|519696)$
$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OTCFUND|519779)$
$交银核心资产混合A(OTCFUND|006202)$
$交银产业机遇混合(OTCFUND|010094)$
$交银启道混合(OTCFUND|010483)$
$交银创新成长混合(OTCFUND|00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