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重组与经济结构重塑的核心驱动力,而中国始终为全球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重要环节——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再度带到公众视野。连日来,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围绕前沿创新议题,深入探讨开放合作路径。
“今年机器人产业热度持续攀升。”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某分论坛上举例称,人形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展现活力:舞台上表演秧歌、演绎中国功夫,绿茵场上参与踢球,甚至登上拳击台打擂。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需多久?他期待未来一两年,机器人能通过语音或文字指令在陌生场景完成约80%任务,“这将是突破性时刻”。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这些前沿话题折全球创新浪潮涌动。
阿塞拜疆经济部第一副部长埃尔努尔阿利耶夫分享了本国数字化转型成果:过去6年间,活跃企业数量近乎翻倍,非石油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约68%。“数字化正在重塑阿塞拜疆经济格局”,他强调,期待通过创新、数据与共享机遇,连接全球发展。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首席运营官格兰海伯则聚焦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影响。他指出,去年中国新增机器人装机量达30万台,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产能,“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实践,成为各行业运营的底层支撑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合作成就共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伙伴关系司司长舒骆玫表示:“当前全球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但成果分享与应用仍存明显失衡。”未来将通过技术示范、人才培养等对接活动,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化进程加速。标准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信任构建的基石。国际标准化组织副主席贾维尔加西亚指出,为保障人工智能负责任应用,需建立并推行国际公认标准体系,当前正致力于缩小各国法律监管差异,通过共识构建统一可信的标准工具,支撑企业治理与监管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对此深表赞同,强调开放合作是共赢的前提,未来中国将积极参与人形机器人国际标准制定与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全球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
秉持开放之路与创新之策,中国的“磁吸力”持续增强。印尼驻上海总领事邯伯盼表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为印尼带来新机遇。”中印尼央行联合推进的双边本币结算框架及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已成为印尼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两国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聚焦“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其系列部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陶氏公司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傅利亚指出:“中国‘十五五’规划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及可持续转型,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理念及解决方案高度契合。”作为深耕中国45年的企业,陶氏期待以先进材料科技助力中国高端制造、新能源及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医疗健康企业欧加隆中国总裁吴泽发则认为,开放协作能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创新惠及更多患者。“中国深化的开放实践已转化为切实机遇,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共同塑造更开放、坚韧、繁荣的世界。”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表示:“中国坚持开放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万亿级产业发展,为全球企业提供广阔试验场。”“十五五”期间,中国将持续推动创新与全球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机构:A股健康牛!沪指4000点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