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正式公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万亿元,以不变价格核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5.2%,三季度回落至4.8%,环比增长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尽管外部环境持续演变、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但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与“韧”的特质未发生变化,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具备坚实支撑。他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非小池塘,完全能够抵御外部冲击。三季度增速较二季度放缓0.4个百分点,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层面,部分国家对华加征关税等行为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国际经贸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层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关键阶段,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阶段性阵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仍需化解,部分行业增速放缓客观上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拖累。但这些均属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挑战,我国经济向来在攻坚克难中实现更好发展。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依然稳固。从增长水平看,三季度4.8%的增速仍显著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对于如此规模的经济体而言尤为难得;当季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已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国家统计局表示,实现全年目标仍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发展态势上,前三季度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发展动能上,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新质生产力相关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和8.6%,这些将持续创造新增长极,有效对冲下行压力;发展支撑上,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今年实施的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成效显著,近期《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两新一重”项目统筹推进,政策合力逐步显现,我国充足的政策空间与常态化储备可应对各类风险。
此外,先行指标与高频数据显示积极因素在累积: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条件;中秋国庆假期国内出游达8.88亿人次,群众体育赛事、演唱会、音乐节等消费场景人气旺盛,彰显经济韧性与活力。
来源:第一财经
#存储芯片掀涨价潮!行业迎超级周期##亚太股市杀跌 市场开启避险模式?##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