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我国将着力创新开源机制,探索更高效的开源发展模式。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表示,为加速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的规模化应用,委将统筹推进技术攻关与开源共享,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她强调,需坚持开源开放原则,完善开源贡献评价与激励体系,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模式,切实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多个场合也强调开源的重要性。今年7月进博会期间,他曾指出,开源能整合全生态资源,通过跨主体协作加速创新,避免技术依赖单一主体,从而更高效推动技术迭代。
智能体普及目标明确。近期公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等应用的普及率将超过70%。李超指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是‘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目标”,而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作为技术落地的直接载体,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她举例说明,工业质检机器人可自主识别缺陷并剔除残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家居机器人能自动调温调湿、完成地面清洁,优化生活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可实现“微体检”和慢病管理,成为健康管理助手;智能安防机器人则能全天候巡逻并处置安全隐患。“因此,《意见》将智能终端普及列为重点,通过明确目标指引行业发展。”
为实现目标,国家发改委将联合相关部门从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构建规范发展政策环境,制定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政策指引,加快标准体系研究,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机制,助力优质企业与应用快速脱颖而出;二是强化多方协同攻关,支持企业与行业龙头联合创新,开展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降低应用门槛,通过布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等共,畅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与方案验证渠道。
这些举措将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普及,助力AI技术发展迈向“普惠化”。
来源:中国经营报
#牛市旗手回归?券商板块异动拉升##固态电池最新突破:能量密度创新高##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