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关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者而言,过去一季度信息密集。11月5日小鹏科技日发布的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更添市场热度。每当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在机器人领域有新动作,资本市场反应迅速。近期资金流入与关注度,也反映投资者对车企入局的重视。车企的加入,正为这一“爆发前夜”的赛道注入新动能,小鹏IRON的发布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不止于小鹏,全球车企已掀起机器人竞赛。小鹏IRON参数亮眼:仿人脊椎肌肉皮肤设计,82个自由度实现“猫步”行走,22自由度灵巧手搭载2250TOPS算力芯片,并首发物理世界大模型,计划2026年底规模化量产。特斯拉复用FSD算法与Model Y供应链,虽因手部技术难题暂停生产,却显其技术攻坚决心;比亚迪以“自研+投资”双轮驱动,投资智元机器人并与优必选合作,将Walker S1用于长沙工厂物料搬运;奇瑞墨甲机器人获欧盟认证,落地30余国4S店辅助销售;现代收购波士顿动力推动Atlas应用,宝马则合作Figure并依托英伟达平台构建数字孪生。
从“四轮”到“双足”,车企核心能力正赋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高度重合,电池、电机等技术迁移,伺服系统、减速器等制造逻辑相通,车企以车规级标准倒逼零部件迭代。AI大模型与感知复用自动驾驶技术,如特斯拉FSD算法、小鹏XNGP系统用于机器人;汽车EEA架构与运动控制技术为机器人平衡控制提供底层逻辑。车企工厂是天然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已在比亚迪、北汽产线执行质检、搬运等任务,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
车企入局非短期主题,而是重塑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智能电动车市场竞争趋紧,车企需新增长曲线;AI大模型解决“大脑”问题,车企技术溢出加速“身体”成本下探;车企供应链管理能力激活上游零部件需求,推动国产化替代。
从智能汽车到工厂人形机器人,新物种“物理世界AI智能体”诞生。车企带来资本、技术与工程化思维,将科幻变为量产,这场“车轮”转“双足”的进化,关乎未来。
来源:界面新闻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啥信号?#
#新能源车企6月销量大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