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8%、16.3%,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自主创新动能,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近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订单增长、技术突破及业绩向好消息频传,但行业人士指出,国内工业机器人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差异显著,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仍需突破重载领域。
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进程。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发展,科技与产业融合深化,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增40.5%、98.0%。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以来至少22家企业成立工业机器人相关子公司,新成立企业超24家。头部企业积极借技术合作与场景拓展抢占市场,如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近20%,电子制造应用机器人数量增超50%,汽车及零部件应用增超40%,其大负载焊装机器人首次在白车身产线应用铝点焊、辊边工艺,获比亚迪、长安等十余家车企批量订单;新时达一季度、二季度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25.7%、52.4%,上半年发布高速版与洁净版SCARA机器人,半导体领域打造晶圆传输机器人矩阵,获国内头部工艺设备商订单。
产业链企业业绩显著增长。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称,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54.9%,产品结构优化、场景扩展推动国际市场表现。埃斯顿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布局全球75个服务网点,加速高价值产品出海;震裕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4亿-4.2亿元,同比增132%-143.6%;奥比中光营收7.14亿元,同比增103.5%,3D视觉技术助力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链路商业化。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分化。《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白皮书》显示,按结构功能分六轴、水平多关节、并联、协作机器人四类,协作机器人成增长最确定分支。2023年起国产品牌突破技术瓶颈,推出组装、焊接等复杂工艺协作解决方案,工艺型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已超搬运型;六轴机器人领域国产轻载机器人形成竞争优势,但重载高价值机器人仍需突破,需聚焦毛利率高、门槛低的协作机器人领域,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
来源:中国证券报
#CPO、PCB大反攻!行情空间有多大?##深地经济成新风口!产业链如何投资 ?##黄金暴力反弹 一举突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