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老规矩,一年一度的基金三季报分析又来了!
这次我翻了几百份份季报,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和去年二季度(情绪在谷底)完全不同,这次基金经理的情绪全面转向乐观。但这种乐观里,又透着一股高度一致的“谨慎”。
一句话概括:估值修复(或“抢跑”)已经结束了,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同一件事情——经济基本面复苏的确认。
市场已经从“给估值”的阶段,过渡到了“等业绩”的阶段。以下是三季报中,基金经理们透露的3个核心结论和2个最大分歧。
一、市场共识:大涨结束,四季度以“震荡”为主
为什么大家一致谨慎?因为三季度的上涨性质很单一。
1、上涨靠“少数”: 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三季度指数大涨(沪深300涨约18%),但主要是极少数科技龙头拉动的,这是典型的“大盘成长”行情。
2、是“水牛”不是“实牛”: 多数经理认为,这是“流动性”带来的估值修复,不是全面的盈利驱动。睿远傅鹏博就明确指出,下一阶段必须切换到“盈利和基本面驱动”,否则就有风险。
结论: 经过急涨,获利盘很多,估值也来到高位。大家一致判断,四季度市场将进入“震荡消化期”,不会再有三季度这样的大行情了。
二、宏观热词:“反内卷”政策成了新主线
在宏观经济方面,基金经理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政策抓手。
热词:反内卷。
景顺长城杨锐文、博道孙文龙等多位经理都在重点讨论“反内卷”政策。他们认为,这不是简单的淘汰落后产能,而是政策要扶持那些能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有定价权的龙头企业。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行业生态可能改善,龙头企业盈利的回升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政策持续发力,这可能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投资主线。
三、长期信心:“储蓄搬家”不可逆
所有人都对A股的长期增量资金保持乐观。
低利率时代: 多数经理指出,中国已进入低利率时代,房地产回报下行,国内“资产荒”愈演愈烈。
资金去向: 居民和国际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仍在低位。钱一定会从地产、储蓄,流向权益资产,这是一个长期、不可逆的“储蓄搬家”过程,这是A股最大的长期利好。
最大的 2 个观点分歧
分歧点才是真正考验水平和“锐度”的地方。
分歧 1:经济基本面到底在不在“底”?
宏观悲观派(代表:景顺长城刘彦春): 宏观数据依然疲软,地产、投资、消费高频数据都没有起色,预计央行未来可能还会降准。
微观乐观派(代表:交银杨金金): 承认宏观弱,但强调“微观产业调研中观察到很多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现盈利拐点迹象,微观层面的复苏正在启动。
分歧 2:AI 的高估值能持续多久?
AI是本季度的绝对主线,但基金经理也开始有“冷思考”。
坚定派(代表:中欧周蔚文): AI是继互联网后最大的浪潮,确定性最高,是必须抓住的投资机会。
警惕派(代表:睿远赵枫): 警惕!AI硬件扩张最终会受制于“电力和土建”**等物理约束。这些物理限制可能会影响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从而给高估值的AI硬件公司带来不确定性。
【总结】如果说上半年是情绪的冰点,那么三季度就是资金的狂欢。但狂欢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基本面。四季度,你会怎么操作呢?减仓等待基本面,还是保留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