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10月30日迎来全国首个全链条自主可控机器人仿真训练场的启用,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在机器人仿真训练领域的技术垄断,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注入强劲的“中国引擎”。
长期以来,物理引擎技术被英伟达、谷歌等国外巨头垄断。谋先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汉青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坚持从底层技术突破,从代码编写到工具链搭建再到数据管线构建,均实现自主研发。”其自研物理引擎MotrixLab,已实现全链路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在训练场现场,记者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体验:伸手从虚拟超市货架取下饮料时,现实中的机器人同步完成同款操作;在虚拟卧室叠好被子,机器人随即折出“豆腐块”。崔汉青解释,仿真训练如同机器人的“虚拟学校”,从商超购物、家居整理到工业操作,高仿真场景可无缝切换,不同形态机器人能以远超真机的效率并行产生数据,为“大脑”进化提供底层支撑,让机器人在上岗前完成“模拟实训”。
当前具身智能发展面临数据瓶颈:真机数据需搭建实体场景,虽质量最高但采集成本高、场景有限,导致数据产出效率低;而仿真数据虽破解成本与场景难题,却需解决“虚拟环境与真实场景的一致性”这一核心挑战。MotrixLab作为国产首款高性能自研物理引擎,算力消耗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支持单卡千台机器人并行训练,可兼容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精度达工业级标准。基于此搭建的训练场,不仅能模拟商超、仓库等日常场景,还可覆盖精密车间、灾害现场等难以实体搭建的特殊场景,助力机器人向更高精度、更强智能迈进。
目前,宇树、睿尔曼、星海图、加速进化、松延动力等头部机器人企业均已接入该平台试训,且在实景测试中实现“一次通过”。
不止于仿真训练场,武汉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正加速崛起:在整机领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的“天问”系列人形机器人正建设4条自动化产线,预计年产量达1500台;光谷东智机器人当前年产能300台,计划明年突破1000台。关键零部件领域,灏存科技自主研发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实现0.001度转角精度与3毫秒延迟;华威科第2000台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电子皮肤已交付。应用场景上,武汉正推动机器人向汽车、医药流通、智能家电等行业“入企实训”,打造汽车、3C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示范产线。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已形成覆盖31个关键零部件的85%国产化率产业链,聚集6家整机企业、超80家核心企业及近千家关联企业。将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从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场景开放及企业培育等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目标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电子皮肤、运动控制等细分领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来源:周芳
#AI应用类股票大涨:短剧概念逆势走强#
#美联储再次降息!12月降息与否难料#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