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加速向消费级市场渗透。10月23日晚,松延动力公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首发销售数据:20点至23点3小时内销量突破200台。官方称其为“全球首款万元内高性能人形机器人”,定价9998元。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群访时表示,此前人形机器人难进消费级市场,核心原因是技术不足、模型泛化性差,无法胜任养老护理、家政等实际任务。他强调,推出“小布米”的首要目标是在真正走进家庭前提供情绪价值,且该产品目前属于“准消费级”,而非成熟消费级产品。
随着头部厂商订单突破与供应链成熟,人形机器人价格持续下探。在此背景下,其向家庭生产力转化的距离及消费级新纪元开启时间成为行业焦点。
价格“万元以内”的实现,源于松延动力“小尺寸”差异化路径。这一路径始于巴黎N2机器人快闪活动观察:成年人觉1.2米高的N2可爱,小朋友却因身高相近产生威胁感。姜哲源解释,小尺寸不仅能压缩成本、提升性价比,还因“物理上小尺寸机器人运动性能更优”,同时增强与人类的亲和力。不过,小尺寸研发难度显著,轻量化导致仿真训练难准确,紧凑内部空间对散热、走线、集成化要求极高。
自研是价格压缩的关键。目前“小布米”核心零部件基本国产化,结构、电路板、域控制器等自主研发,仅电机外采;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实现轻量化与成本控制。其参数为:高94厘米、重12千克,含21个自由度(腿各6个、腰1个、胳膊各4个),具备起身、行走、奔跑、舞蹈等基础功能,支持二次开发与图形化编程。
10月23日,“小布米”正式上线京东并开启10月23日至12月12日的限量预售。合作不仅限于销售渠道,还整合京东JoyInside2.0附身智能系统——该系统基于京东日均千万次交互沉淀,可提升智能硬件对话轮次超120%。
产品质量与稳定性是关键。姜哲源坦言,上半年“半程马拉松”测试中曾出现摔倒、故障,但经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可靠性与耐久性已大幅提升。
尽管“小布米”破局,行业仍清醒认识到,人形机器人要成家庭生产力需突破“数据荒”——真实环境交互数据不足直接制约智能化水平。随着主机厂价格下探带动供应链降本,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关注度将升温(宇树科技等企业拟IPO),姜哲源预测明年热度将进一步提升。他称,中美算法无本质差距,中国在硬件测试上更具优势,“首个让机器人规模化进家庭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从实验室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正经历关键转型,随着技术突破、成本下探与生态完善,将逐步走进普通消费者生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大消费投资机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