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上午收盘,光伏产业指数涨超1.7%,估计是跟今天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有关。这份通知要求各地工信部门按要求抓紧落实,并在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上报给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监察对象覆盖全国多地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41家。
个人觉得这个通知可能是为了通过对企业当前能耗情况的实地监察,以能耗指标为依据,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做准备。
其实在上周的“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就有消息说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预计提高,以实现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另外据了解,关于产能整合的最新进展,相关企业已经签订了框架协议,初步计划退出约100万吨产能,保留200-250万吨产能。不过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协商收购的具体价格、各企业的控产比例以及控产的执行力度等细节,预计很快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对比去年10月企业自律的反内卷行为,明显能看出这次的规格更高:
政府态度更主动明确:这轮政策调整中,高层的公开表态更频繁,政策目标也更清晰明确。像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牵头组织的光伏行业座谈会,参与人员的级别更高;官方媒体对行业的分析报道也更客观务实。配套的法规政策层级更高、要求更严,覆盖范围也从过去单一行业扩展到了多个关联领域。
企业配合更积极务实:企业和行业协会比之前更早行动起来,提出的解决方案比上一轮更切中要害、更注重根本问题。行业上下(从龙头企业到二三线企业)对“反内卷”的共识更强,推动相关措施的积极性更高,对价格管控类法规的执行也更到位。
产能调控手段更精准有效:这轮调控的核心是针对硅料环节推进收并购——头部企业牵头成立项目公司,收购尾部企业的产能后有序关停,以此改善硅料乃至整个产业链的供需关系。这个方案是企业和协会经过多次讨论形成的,时间节点明确,各方利益兼顾,落地可行性高。而上一轮主要靠能耗指标约束新建和存量产能,由于缺乏共赢基础,企业自律落实难度大;另外尝试过产量配额制自律公约,虽短期支撑了价格底部,但并未真正实现落后产能出清。
价格托底机制更完善:这轮调控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明确价格底线不低于完全成本;上一轮仅针对组件环节,底线是现金成本,因此本轮的价格支撑更强。此外,相比上一轮多晶硅期货的上市,这轮还可能推动组件期货的上市进程,进一步完善价格发现机制。
需求侧新增支撑点:除了政策面的调整,这轮还在需求侧增加了新抓手——光伏治沙、绿电直连、绿氢等新兴应用场景,这些都能支撑行业中期需求。同时在产品监管上,更强调常态化质量抽查,避免因低价竞争导致质量下滑。
那么来看展望下硅料的情况:
供给方面:7月份国内硅料产量大约10.8万吨,比6月增长了5.7%,增产主要来自通威、新特等企业的复产,以及红狮新产能的投产。随着这些新增产能逐步释放,8月份硅料产量预计会达到12.5万吨/月,9月可能继续小幅增加,直到第四季度进入枯水期后,产量才会逐步减少。
需求方面:国内“531抢装”结束后,第三季度的需求预计会比第二季度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第三季度硅料库存可能会继续累积,预计将从当前的约40万吨增加到45-50万吨。
假设明年下游需求和今年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对应的硅料需求大概在130-140万吨左右。考虑到今年年底硅料库存可能在45万吨左右,为了平衡供需,明年硅料的月度排产量可能需要降至8万吨(按这个产量计算,行业整体开工率大约在50%),这样到2026年底前,硅料库存有望降至1-2个月的用量水平,从而对硅料价格形成支撑。
总而言之,“反内卷”大旗长线不会倒,关键是落实措施,之前的热情已经释放,现在或是左侧布局的时机,可以适时关注。

#八月基金投资策略##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7月投资总结:我的收益如何了?##8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031)$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3309)$
$华泰柏瑞光伏ETF联接C(OTCFUND|012680)$
$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增强发起式C(OTCFUND|0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