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江湖里,三年时间足以见证一位基金经理的真功夫。过去三年,市场起起落落,宛如一场刺激的过山车,而有些基金经理却能在这跌宕起伏中脱颖而出,他们凭什么这么牛?今天咱们就来一探究竟。#银行逆势走强,多股再创历史新高#
黄海:周期捕手,稳扎稳打
在近三年主动权益基金的舞台上,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堪称“明星产品”,以85.77%的累计收益率笑傲群雄 。就好比一场长跑比赛,别人还在努力追赶,他已经冲过终点。@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天天话题君 @天天精华君
黄海的投资风格相当独特,对宏观经济的把握就像老中医把脉一样精准,擅长在周期行业中捕捉机会。在2021 - 2022年,当新能源、白酒等热门赛道备受追捧时,他却将目光投向了煤炭、房地产等周期板块。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他是不是“跑偏了”。可结果呢,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行业也迎来阶段性红利,他管理的基金业绩一路飙升,啪啪打脸那些质疑者。
他在行业配置上非常大胆,集中押注看好的板块,前三大重仓行业占比常常超过70% 。不过这可不是盲目押注,而是基于他对宏观经济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在个股选择上,他偏爱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这些股票就像投资界的“稳赚不赔”理财产品,收益稳定,能为组合提供坚实的安全垫。$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A(OTCFUND|161725)$
缪玮彬:均衡大师,回撤小能手
紧跟其后的是金元顺安元启,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到81% ,缪玮彬这位掌舵人功不可没。他管理这只基金就像驾驶一艘平稳的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海里,既能稳步前行,又能巧妙避开暗礁。
缪玮彬采用均衡分散的投资策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的行业和个股集中度都很低,最近3年单一(一级)行业的持仓比例不超过10% ,没有靠押注单一行业来博取收益。就像一个美食家,什么菜都尝一点,不挑食,这样营养更均衡,投资风险也更低。
在仓位控制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最近3年他的仓位从未超过80% ,但业绩仍能名列前茅。保持较低仓位也是他控制回撤的一种方法,他的历史最大回撤在 - 20%左右 ,对比年化24%的业绩,这个回撤控制得相当出色。即使市场大幅下跌,投资者也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本金大幅缩水。
鲍无可:价值坚守者,穿越牛熊
景顺长城的鲍无可也是投资界的一位“老将”,以价值投资风格闻名。他管理的多只基金在过去三年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例如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截至2024年6月30日 ,近三年收益42.07% 。
在投资中,鲍无可始终坚守自己的风格,就像一位执着的工匠,只专注于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在2019 - 2020年核心资产抱团的大行情中,他没有盲目跟风,以至于当时无人问津。但他不为所动,坚持投资高壁垒、低估值且分红较高的标的。后来市场风格转变,价值投资迎来春天,他的坚持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他应对回撤的方式很有一套。首先是分散持仓,他重仓的第一大行业制造业,占基金净值比31.92% ,所有产品的重仓股集中度维持在55%左右 。其次,他对规模有着清晰的界定,认为200多亿比较合适自己的策略容量规模。当今年规模突破200亿之后,他多次开启限购,避免规模过大影响投资策略的实施,这也体现了他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杨思亮:熊市猎手,现金流至上
宝盈基金的杨思亮可以说是一位“熊市猎手”,在过去三年的熊市行情中依旧表现稳健,甚至在2023年还实现了正收益 ,他管理的宝盈消费主题混合基金在最近一年业绩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3% 。
杨思亮的投资秘诀在于对高股息资产的行业均衡配置。过去几年,他巧妙地将持仓从“茅50”转向“高股息策略”。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切换投资标的。在个股选择时,他格外看重现金流,他认为好的商业模式要么在成长期不依靠负债、融资急速扩张,要么在成熟期维持稳定现金流。所以他选出来的不少是红利股、资源股,这些股票就像会下金蛋的母鸡,能持续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他的成长路径也为他的投资风格奠定了基础。他从研究员做起,研究的是电力、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经历让他在股票投资时行业分布更广泛,涵盖了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家用电器等多个板块,同时持仓比较均衡,产品回撤控制得更好。
这些在过去三年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虽然投资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的投资策略有着坚定的信念,并且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像一本宝贵的投资教科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不过投资有风险,在选择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