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本来要写正事的,但是写了军工,今天正式写,写之前啊,昨天我已经看到几份解读了。
原本都想不写了(我懒),但是我看着解读,限于作者身份,都是以公募行业或是公募相关行业(券商或是财富管理)等业内人角度写的,讲的是更多的以业内人的角度来谈公募怎样发展,缺乏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来说。
我换个思路,把昨天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给拆解一下,拆解成不同的群体来解读。
别人写过的我就尽量少写或是不写了啊,比如啥投顾怎样发展,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要怎样搞,这些内容普通投资者谁关注啊,节约大家时间,要看的就看别人写的就行。我从投资者,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三个角度分别解读。
第一、投资者:整体偏利好
这个通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利好较多,我不敢断言完全利好,但是绝对是通知的初心来看,会里这个方案对投资者偏利好,公募基金改革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1、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这事有两点。
先是业绩挂钩。
比如在原来试点浮动管理费的的基础上,准备逐步推开了与业绩挂钩,要减少躺赚管理费的情况,以后就是跑赢基准,给基民赚得多,基金公司就多收管理费,基民不赚钱,基金公司就少收,鼓励多给基民赚钱。再一个是业绩漂移。现在有个别基金,业绩基准是沪深300这样蓝筹,投的全是成长,这估计以后都得改善。
2、将降费进行到底。
这两年陆续对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和部分大宽基ETF的管理费进行降低了,这次又提到了货币基金的费用和大规模指数基金的费用,还提到了销售服务费。普通投资者更多关注认申购费,这两年包括银行券商在内都陆续降低了,但是有几类基金的费用没有降低,这次都基本上包含了。
比如咱们知道现在很多宽基ETF的管理费0.15%了,ETF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懂得,但是现在不少货基管理费0.2%,0.25%,货币基金管理费比ETF还高(ETF这个业务真心是走量,系统成本高,营销卷)。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基金公司排名不算货币基金规模了,但是有个别基金公司仍然搞货币的原因,哪有什么无缘无故。
又比如宽基ETF降费了,但是还有些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以前是分级基金转型来的,管理费还是当年的水平,1%,这在当年是合理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来看问题),但是现在来看,已经挺高了,估计这一批分级基金转型而来的指数基金也得陆续降费。
又比如销售服务费。现在部分低费率基金甚至出现了销售服务费和管理费接近,甚至销售服务费比管理费都高的情况,很多人不知道,甚至有个别基金销售服务费0.6%甚至更高,我都不愿意提是哪只基金。
第二、对基金公司来说,新的压力来了上面我说了,对基民来说利好,不少基金都得降费,躺赚管理费的情况也得改善,基民利好,另一面就是基金公司就是压力来了。
1、降费
上面提到了,降费是最实际的,尤其是连货币基金也要降费,而且销售服务费也要降低,看起来销售服务费是渠道收的,和基金公司关系不大,但是销售渠道收的钱少了,那么渠道销售动力也少了。
2、业绩基准。
目前我国的基金公司靠管理费,这次的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管理费要逐步和投资者收益挂钩,那么现在有些基金的投资仓位和业绩基准货不对板咋办,比如业绩基准是沪深300的,投资仓位是成长股的?
这估计相关的货不对板的基金,陆续都得修改业绩基准啊,这也算是证监会对基金的正本清源。我估计后续基金公司,甚至有关部门大概率会推出一个业绩基准库,毕竟现在确实有很多基金只投资细分赛道,用宽基指数来当业绩基准不行
3、不能推明星基金经理
大家看到了,现在要求团队作战,集体投研,彻底打掉了基金公司推明星基金经理的念头,19-21年那一拨明星基金估计是最后的一拨了。当然这两年,也没有基金公司推明星基金经理,但是这次文件给予明确确认。
4、员工持股
不能搞明星基金经理,但是怎样留人?靠感情留人,靠事业留人?大家也都是要过日子,这一两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所以这次给留了一个口子:员工持股。之前这个员工持股争议很大,去年甚至一度有员工持股要逐步取消的传言,看来这次证监会对员工持股给予正面回应,也算是留了口子。
5、写黑稿模式
这个公募高质量发展方案,也对写黑稿这事进行了明确。公募基金有没有问题,这个确实有,但是这两三年,也确实有个别自媒体用写黑稿来要商业投放,当然这事不只存在于基金行业,金融行业,抹黑蹭流量这事在不少行业都有,比如商业零售企业胖东来最近都有不少,逼得企业要维权。
正常舆论监督,为老百姓发声,这个肯定要欢迎,摆事实讲道理,这很好,方案也提到了基金公司要快速回应舆论关切,但是恶意编造谣言,来写黑稿这事也不能了,基金公司要利用各种手段维权。
三、从业人员:合理奖惩,防止躺平。
我只说薪酬这一部分吧,别的很多人都分析了,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这里有“明显下降”与“合理适度提高”。
这是第八条里面的,很多人也看到了——跑输业绩,薪酬要明显下降,跑赢业绩,合理适度提高,那么明显下降是下降多少,合理适度提高,提高多少算合理,这都要明确。
这个下降和提高是否对等,也需要明确,基金经理都是聪明人,基本上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精,他们也会算,如果风险收益不对等,那“躺平”就是最好的选择。
假设业绩基准是沪深300,好,那我当“躺平基金”,拿着一堆蓝筹高抛低吸就行,会不会主动基金搞得和被动基金没区别,这得明确。
这一条也是我昨天和不少业内的人交流的时候,大家的一个观点,要发挥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投研人员薪酬管理的目的,不是惩罚,也不是鼓励躺平,是为了让投研人员真正为投资者赚到钱。
昨天下午,表舅发了一个微博:张坤的某只基金三年业绩低于业绩基准10%了,我当时还开了一个玩笑:建议对其降薪。但是玩笑归玩笑,我认为张坤的投资风格是坚持长期投资的,张坤至少不会给投资者瞎搞,张坤持股基本上大家知道,不少个股持仓几年。
昨天发布会里面吴主席提及巴菲特时候,也提到了巴菲特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
方案明确奖励先进,打击落后,初心就是为了让基金投资者多赚钱,增加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
但是有些人投资风格就这样,也要防止有些人怕被扣钱,直接躺平而直接把主动基金搞成和业绩基准类似的躺平基金。
如果真要因为三年业绩跑输业绩基准,以后要扣张坤这类基金经理钱,还明显下降,
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那么为了防止被扣钱,正常人肯定是躺平,也要给一些基金经理空间。初心是好的,但是凡事不能一刀切,我觉得这需要有方案的细则来配套,当然这事我估计相关部门也都有考虑,咱们等后续。
至于其他的,很多人都分析了,我就不分析了,咱不干浪费大家时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