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设立“成长层”四个月后,效果正在显现。寒武纪完成近40亿元再融资,这家曾因长期投入研发而亏损的企业,如今已连续四个季度盈利。这正是科创成长层想做的——为那些“有技术但还没赚钱”的硬科技公司,架起一座通往资本的桥。
一、为什么要设“成长层”?
很多硬科技企业,技术很强,但研发烧钱、盈利周期长,很难达到传统上市标准。科创成长层放宽门槛,重点看技术含量、成长空间,而不是短期利润。
比如摩尔线程,从受理到过会只用了88天;一批像芯联集成、翱捷科技这样的企业,也在这个板块快速集结。这里正成为硬科技公司的“首选登陆地”。
二、不赚钱的企业,怎么突然能行了?
关键在“以时间换空间”。
• 芯联集成成了国内最大的车规级芯片基地,产品供给九成新能源车企;
• 寒武纪参与国家AI算力基建,从“烧钱研发”走向“落地赚钱”;
• 曾经亏损的1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如今已集体扭亏。
资本提前支持技术,技术成熟后反哺业绩——这个闭环正在慢慢跑通。
三、对普通人有什么启示?
我们虽不一定直接买股票,但可以关注这个趋势:
• 硬科技投资更接地气了:成长层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早期科技企业的成长;
• 创新生态正在形成:从芯片、AI到6G、商业航天,一批“隐形冠军”在这里长大;
• 长期主义变得重要:技术突破需要时间,资本愿意“陪跑”,也提醒我们:有些价值,需要耐心等待。
结语:给技术一点时间,给未来多一种可能
科创成长层的意义,不仅是多一个板块,更是对“创新节奏”的尊重。它让那些今天还不赚钱、但可能决定未来的企业,有机会活下去、长大、开花结果。
也许下一个改变行业的公司,正悄悄从这里起步。
投资有风险,得理性对待哦!欢迎大家一起分享看法~
#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接下来你会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