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在4000点反复横跳,国防军工板块成为弱市中一抹亮色。
老司基注意到,今天军工板块逆市走强,6只个股涨停,板块赚钱效应持续释放。
牛市里,大家都喜欢寻找还能补涨的方向,而军工就是典型容易被资金轮动点火的板块。
历轮牛市,军工板块表现究竟如何?多重利好催化,我们该如何投资布局?
牛市均大涨,最牛一次涨了11倍
牛市环境里,资金一般都会找高弹性的板块,券商、有色金属、国防军工都是这类品种。尤其是军工板块,典型高贝塔,政策催化多、成长故事足。它和大盘的相关性没那么强,如有事件催化,资金愿意去博一个想象空间。
复盘历史,军工板块在4次牛市行情中表现都非常奈斯。
第一次牛市:2006-2007年的大牛市,军工板块绝地大爆发。从2005年7月板块启动,到2007年1月中旬,军工板块1年半时间暴涨1079%,大约11倍。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上涨492%、602%,军工涨幅分别是后两者的2.2倍、1.8倍,超额收益相当亮眼。
军工板块VS 上证指数/沪深300历轮牛市走势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7
第二次牛市:2008-2009年牛市,虽然幅度没之前那么夸张,但军工也涨了310%,上证指数同期上涨84%,军工大幅领先,涨幅是同期大盘的3.7倍。
第三次牛市:2014-2015年的大牛市,军工板块涨幅277%,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涨了分别上涨147%和143%,还是军工更强,不过这次稍微温和一点。
第四次牛市:2019-2021年结构性牛市,军工启动早,结束晚。从2018年10月启动,于2021年11月底见顶,区间涨幅达131%,同期上证指数上涨43%,军工涨幅是同期大盘3倍。
2026年能否大爆发?
券商研究机构指出,目前军工板块的强势并非短期情绪炒作,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与明确的增长逻辑之上,三大核心逻辑支撑行业长期上行。
首先,政策确定性护航。强国必先强军的战略导向为军工行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2025年我国国防支出达17847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三年保持稳健增速,直接推动军工企业订单增长。当前正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节点,十五五相关订单有望在四季度逐步落地,新一轮国防装备采购周期即将开启,为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同时,军工行业强计划性的特征,使其需求端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形成了天然的抗周期属性。
二是,基本面持续改善。军工板块已从事件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转型,业绩改善信号愈发清晰。行业业绩逐季向好,2025年一季度军工企业预付款同比增长超40%,合同负债增至778亿元,反映下游订单需求旺盛。在规模效应与定价机制改革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三是,军贸与新赛道打开增长空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推动国际军贸市场需求旺盛,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达27180亿美元,创冷战后新高。我国军工产品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在无人机、导弹等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2024年各军工集团军贸签约量达2023年的3倍以上,且军贸毛利率普遍比国内订单高 15%-20%,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军工AI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快速发展,拓展了行业增长边界,为板块提供了更多弹性机会。
军工主题基金如何选?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是参与军工板块的便捷方式。
目前,有基金产品跟踪的国防军工指数主要包括6只。其中,中证军工指数、中证国防和军工龙头指数的跟踪产品规模较大,最新跟踪规模均超过90亿元,可以重点关注。

中证军工指数,涵盖80只样本股,包括十大军工集团控股企业及其他军工代表性公司,前十大权重股占比38%,分散化特征突出。跟踪产品共有15只,军工ETF(512660)规模最大,最新规模141亿元,流动性较好;场外基金,广发中证军工ETF联接C(005693)规模居前。
中证国防指数,聚焦50只核心装备及军方承制标的,更侧重航空航天核心龙头,前十大权重股占比约45%。跟踪产品中,国防ETF(512670)管理费仅0.3%,为费率较低的产品。
军工龙头指数,仅选取30只军工业务占比高、盈利好的龙头股,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达60%,聚焦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核心企业。跟踪ETF为军工龙头ETF(512710),最新规模达133亿元。
另外,细分赛道基金聚焦特定领域,适合对军工细分方向有明确判断的投资者,能精准捕捉结构性机会。如航空航天ETF(159227),聚焦空天产业链,覆盖战斗机、卫星制造等核心环节;如通用航空ETF(159378):聚焦低空经济赛道,覆盖小型飞机、无人机制造、飞行培训等领域,契合政策风口。
主动基金方面,老司基选取重仓国防军工的偏股型产品,以下这些基金涨幅居前。
2025年以来军工主题基金涨幅前15名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4
老司基认为,军工虽好,但波动也大,适合小仓位配置。另外,中证军工指数市净率(PB)3.5倍,处于近10年估值百分位的68%,估值不算便宜。
#锂电池行业拐点确立!锂电大周期来了?#
#杨德龙:4000点或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