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持有中证红利,虽然也出现了亏损,但好歹跑赢了大盘。有读者当时提出疑问,如果将持仓由回撤幅度较大的指数基金转入到红利指数基金中,那出现超跌反弹时一般都会比红利涨得更多,这种情况下是应该等反弹之后再转,还是立刻就转比较好?
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问量化策略当中要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我个人不喜欢用主观判断去干预轮动策略的具体操作,下面说说原因。
一是破坏执行策略的纪律性。回撤较大的指数基金反弹时一般都会比红利涨得更多,问题是这里的一般到底有多少的可能性?会不会也有可能出现红利反弹较多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市场继续回落的情况?回撤幅度较大的指数基金后续会不会回撤幅度依然较大?如果连续多天出现了大幅度回撤,偶尔有反弹,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仍然跑输了红利?轮动策略期望的高收益率是建立在过去10多年时间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主观干预是在破坏统计基础。
二是相对于量化策略,个人主观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轮动策略之所以能够帮助我克服贪婪和恐惧,就是在于它需要无情地执行既定的规则。而个人主观判断大多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各种陷阱,比如我们过去提及的近因效应、损失厌恶和确认偏误等等,这些现象往往对投资业绩不利。以损失厌恶为例,当市场持续走弱时,受损失厌恶影响的投资者在大幅度亏损的情况下会选择躺平,结果就是亏损幅度持续加大,即使若干年后有幸回本也浪费了资金的时间成本。
三是无法对策略进行客观评价。如果加入主观干预行为之后,今年收益率表现不错,那是策略本身的功劳,还是因为自己偶尔的“神操作”起了作用?如果今年收益率表现糟糕,那是策略本身的原因,还是自己“乱作为”导致的?加入主观干预,会导致自己对策略各个时期的表现无法准确评估,可能会浪费迭代和改进量化策略的机会。
综上个人以为量化策略当中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按照策略转换就好,若干年后大家会发现自己凭主观判断倒腾,可能阶段性跑赢轮动策略,但长期下来难免会跑输轮动策略。
实盘数据:

操作内容:
$鹏华创业板50ETF联接C(OTCFUND|018483)$加仓5000元。

鹏华创业板50ETF联接C跟踪的创业板50指数覆盖了创业板市值和流动性前50的个股,它们来源于电池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金融、创新药等新兴行业,是典型的科技股基金。今年以来这个指数的整体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基金净值涨超40%,盈利效应不错。从消息面上来看,近期广州车展上固态电池传来利好,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将建成投产,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提升近一倍,可使500公里续航车型轻松突破1000公里,计划2026年小批量装车实验,2027年起逐步实现批量生产。有望带动后续几年电池新能源产业的景气度再度攀升,创业板50指数电池新能源的含量高,后续有望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较高。
$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C(OTCFUND|023051)$加仓2000元。

成长股前一段时间因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等原因出现了回落,低波动的红利资产表现相对较强。不过考虑到12月份是机构考核节点,此前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可能是部分机构资金仓位切换造成的,而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后续市场的风险偏好将会再次回暖,所以成长股宽基指数再度走强的可能性非常高。科创100的成分股来源于电子、医药生物等新兴行业,在所有成长股宽基指数中它的成长性相对是非常高的,在市场回暖的情况下有望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基于这个原因,个人准备继续加仓交银施罗德上证科创板100指数C。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A(OTCFUND|161226)$
$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C(OTCFUND|00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