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上篇咱们聊了宏观,结论是市场普涨结束,要开始分化了 。
那到底会怎么分化?哪些板块是“坑”,哪些是“机会”?
我扒了上百份基金经理的季报,发现基金经理们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尤其是AI和医药,观点简直是“刺刀见红”。
废话不多说,上干货。
1. 最大的分歧:AI 是“革命”还是“泡沫”?
AI是三季度绝对的主线,但基金经理的观点极度分裂。
反方(警惕派):这就是2015年的泡沫!
广发冯汉杰 观点最狠,他认为A股的AI公司商业模式很脆弱,估值却比美股还贵 。这纯粹是FOMO(害怕错过)情绪驱动,和2015年的大牛市很像,结局都一样 。
中欧许文星 发现一个“大雷”:要警惕“循环融资”。啥意思?就是供应商(AI硬件)投资客户(AI软件),客户再拿钱买供应商的产品,左手倒右手,账面营收暴涨,但真实需求根本没起来 。
易米开鑫包丽华 也提醒,这次“人工智能 ”和十年前的“互联网 ”很像,别最后又“一地鸡毛”。
正方(信仰派):泡沫是革命的“加油包”!
易方达蔡荣成 认为,这就是“科技奇点时刻”。资本正以“逼近物理极限”的投入在加速AI时代到来 。
鹏华陈金伟 的视角最独特,他承认有泡沫,但他乐于见到泡沫 。他说:“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适度泡沫来输血”,泡沫能激励创业者,对社会产生“正外部性”。
一句话总结: 谨慎派在警告“循环融资”的风险,信仰派在拥抱“革命的泡沫”。
2. 最狠的分歧:创新药 是“黄金”还是“欺诈”?
如果说AI是“激辩”,那医药就是“骂战”。
反方(国泰徐治彪):估值近乎欺诈!
这位经理的观点是本季报最“扎眼”的。他直说:“市场资金扎堆的创新药板块风险巨大,相关标的估值被过度透支,其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近乎欺诈。”
正方(主流派):这是中国创新的“质变”!
但徐经理的观点是绝对的少数派。绝大多数 基金经理(赵蓓、谭冬寒、张韡等)都在力挺创新药。
工银赵蓓 认为,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
汇添富张韡 指出,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关注 。
核心逻辑: 创新药企的“license-out”(授权出海)大爆发,证明了中国创新药的“质变”已经到来,正在被全球认可 。
一句话总结: 一个人在喊“欺诈”,几乎其他所有人都在喊“黄金时代”。
3. 最新的“共识”:3个“拐点”板块正在崛起
吵归吵,基金经理们还是在3个板块上逐渐形成了新共识:
1. 新能源:拐点已到
这是本季最大的反转! 经理们认为新能源(锂电)已经走出底部。
鹏华闫思倩 指出:“3季度我们看到,电池、材料、锂矿都开始涨价...行业拐点终于到来。”
泉果赵诣 更是密集调研后判断:“龙头企业普遍已经满产...明年供给开始趋紧甚至供不应求。”
2. 化工:真正的“”
化工是本季的“新宠”,以前很少有人提 。
鹏华陈金伟 再次贡献“神视角”:他认为中国化工“在全球竞争优势已经断层领先”,“在全球范围内地位相比美国科技有过之而N不及”。
核心逻辑: “反内卷”政策正在落地 。以前化工行业“内卷”导致盈利低下 ,现在政策出手,叠加化工行业已经进入“终局”状态(中国产能占全球80%),未来空间不可限量 。
3. 资源股:国家战略
看好资源股的经理也变多了 。
万家叶勇 提出,全球正在进入“资源民族主义”时代(各国都把好资源攥在手里)。
核心逻辑: 这会加剧供需矛盾 ,导致资源价格(尤其是有色金属)超预期上行 。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关键矿产资源必须“价值重估”。
4. 还在“冷板凳”的板块:消费
最后,基金经理对消费的看法依然很一致:冷。
商品消费: 普遍疲软,白酒等传统消费依然承压 。
服务消费(亮点): 还是陈金伟,他提出服务消费(旅游、游戏、影视)受制于**“时间约束”**,而不是“收入约束”。中国人假期太少,需求都被压缩在黄金周 。如果未来假期增多,服务消费有巨大空间 。
全文总结
本季基金经理的思路很清晰:
AI太热: 像在“走钢丝”,是革命也是泡沫。
医药大吵: 极少数人喊欺诈,大多数人喊黄金坑。
新宠出现: 新能源(拐点)、化工(反内卷)、资源(战略)。
消费还冷: 商品不行,服务(游戏/旅游)在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