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基金2025年一季报披露完之后,有一个数据引发了关注,说腾讯控股竟然成了基金重仓股的第一名。
说实话,这有点出乎意料,毕竟腾讯是港股,以前从没有港股登顶第一重仓股的情形出现过。
今天特意单拎了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重仓股数据,发现也是如此。
普通股票型、混合型都主要投向A股市场,有不少还因为合同限制不能参与港股通,但即便如此,腾讯控股还是坐上了重仓股第一的位置,真是厉害了。
不仅如此,在这两类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里,阿里巴巴港股和中芯国际港股也位列其中,而小米集团位列第11位,再稍加努力一下也进前10了。
巧的是,这4只港股都有科技属性。
阿里巴巴、中芯国际、小米集团不用说了,以游戏、社交、内容为业务基座的腾讯控股在科技创新领域虽然一直都是跟随者,但在科技应用领域却是佼佼者之一。
这一变化背后,其实反映了内地资金对港股的加持能力正在增强,同时更是当前资金热烈追逐科技趋势的一个写照。
围绕当前阶段的科技投资,基金经理们在一季报里各有见解。
今天就再来看几位优质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一季报最新观点,看看他们对包括科技在内的未来机会是如何看待的吧。
1)范妍
范妍是一位从券商策略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擅长自上而下的配置,对行业景气度的判断能力较好,长期业绩表现优秀。
她在其目前唯一在管的富国稳健增长混合的一季报中提到,其在一季度跟踪的经济数据大多符合或好于市场预期。
而早在去年四季报时,她就表示观察到了越来越多行业的供需关系正在改善,结合起来看,可以说她对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悲观。
基于这一判断,她分享到在原有的地产、水泥、有色、化工、工程机械等周期配置基础上,进一步增配了对重卡和钢铁。
除了周期板块,她也在成长行业中做了布局,比如智驾、锂电、风电、TMT、机器人和医药等。
同时,她在一季报中提示了两个值得重视的风险,一是补贴效应未来如果减弱,消费品的需求存在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二是海外关税会扰动中国出口。
2)徐彦
更擅长偏传统行业的价值投资风格的徐彦,目前管理着大成策略回报混合、大成竞争优势混合等产品。
他在一季报中坦言,科技板块最近的涨幅让他感到“瞠目结舌”,他已经减持了一些因热门概念而大涨的相关个股。
虽然如此,但想来徐彦并非否定科技投资本身,而是认为部分细分行业和企业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们实际能支撑的价值,换句话说,他觉得其中有些泡沫化的风险应该要警惕。
3)童立
童立是一位有自上而下视角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华商研究精选混合、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等产品。
他在一季报中表示,接下来依旧看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两大方向,尤其是智能体、端侧AI、智驾、机器人、创新药和低空经济这样的科技驱动行业,以及因加码新质生产力而出现积极变化的行业。
他也提到了海外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为此配置了一定的风险对冲资产。
4)谭丽
谭丽是一位以价值选股见长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嘉实价值精选股票、嘉实新消费股票等产品。
她在一季报中提到,在AI驱动的科技行情中,很多股价大涨的公司其实业务与特定概念的关联不大,当中存在泡沫化的问题。
此外她还指出,虽然当前经济数据表现不错,但微观调研感知到的需求水平还是一般,接下来随着海外关税风险扰动增加,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加速出台。
同时,她认为美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她已经增配了一些包括黄金在内的有色资产以做应对。
5)韩冬燕
韩冬燕是一位价值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诺安先进制造股票、诺安行业轮动混合等产品。
她在一季报中表示,今年是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发力的一年,国内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会增多,但海外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她的当前投资策略是在中长期配置视角下保持灵活性,既主动把握机会,也重视风险管理。
配置方向上,她的关注重点在于数智化、老龄化、可持续生活方式和未来消费模式等相关机会,会积极从中挖掘估值合理且顺应科技浪潮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企业。
6)周寒颖
周寒颖是一位注重中长期产业趋势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着景顺长城成长之星股票等产品。
她在一季报中表示,接下来会重点关注AI与云、智驾、AI眼镜、机器人、情绪潮玩、美容护理、积木拼搭、休闲食品、创新药、关键矿产等领域的机会。此外,她也会关注低估值的高息股。
好了,这几天已经陆续分享了一批基金经理的一季报观点,该告一段落了,下周开始换换口味。
$景顺长城成长之星股票A(OTCFUND|000418)$
$富国稳健增长混合A(OTCFUND|010624)$
$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OTCFUND|16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