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竟是A股近10年来“最争气”的8月!
不仅打破了连续三年“8月必跌”的魔咒,还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最强的8月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处于行情C位的人工智能赛道,表现更为强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801~0829
被称为“人工智能+三剑客”的三只ETF大幅领跑。
8月短短一个月内,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大涨超37%,人工智能AIETF(515070)大涨超36%,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大涨超3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0.33%。
当时网上最火爆的评论,都是:
“等一等,我还未上车~”
但进入9月份以来,调整如期而至。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月度最大回撤已经达到-13.29%,是今年以来回撤幅度第二大的月份,调整幅度仅次于今年4月份(最大回撤-19.42%)。
要知道,在4月份那波调整之后,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可是走出了翻倍的行情。
果不其然,这两天,AI卷土重来,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两天下来已经大涨超过12%!
这波人工智能的调整已经到位了吗?AI是否仍将占据行情C位?
01
人工智能还能成为行情主线吗?
先来看看,最近人工智能板块为什么出现调整?
首先,核心的原因还是短期涨幅太大了。
截至8月29日,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今年以来已经涨了79%,最猛的是8月,一个月内就冲了37%。短期涨得这么快,稍微调一调,本来也在预期之内。
其次,资金聚集,短期拥挤度偏高。
在市场大涨的背景下,8月份沪深两市交易量迅速放大,AI作为市场最强主线,资金更是扎堆往里进,这就导致筹码在短期内迅速聚集,光模块、国产算力等细分方向,阶段性拥挤度一下子被推到了相对较高的位置。(数据来源:兴业证券)
最后,获利盘丰厚,资金有“止盈”需求。
AI的这波急涨,让前期进场的资金赚得盆满钵满。
9月份以来,市场情绪稍微一降温,新进场的资金接不上,没法再推着股价往上冲,之前赚钱的资金就开始“落袋为安”。这么一来,短线的“踩踏效应”就出现了,前期涨幅较大的龙头股也随之出现了一波急跌。
也就是说,这次人工智能板块的调整,更大程度上是交易层面的原因。
科技行业本来波动就大,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很难预测短期的涨跌,对于人工智能板块,我们更需要深究的是:
这波调整,AI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答案还是很清晰的:并没有。
1⃣ “人工智能+”指明方向,政策力度持续加码
最明显的就是,政策支持力度不但没有退坡,而且还在持续加码。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意见中还提出了三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该政策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消费、治理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明确了三阶段发展目标,释放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强烈信号。
这其实也给我们做投资指出了中长期的布局方向。
还记得10年前的“互联网+”吗?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计算机板块作为“互联网+”的核心受益板块,在1年半的时间内上涨了366%。创业板指数从2014年年中到2015年6月初,也上涨超过200%。几大互联网巨头也是从当时开始成长起来的,给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长期回报。
当前的“人工智能+”,从国家的战略定位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来看,都比之前的“互联网+”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十年一次的产业机遇。
2⃣ 产业逻辑坚实,中国AI加速崛起
产业的层面上,这波AI产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
一方面,全球AI投资已经进入工程化加速期。
科技龙头与国内云厂商2023–2025年资本开支持续上行,英伟达调整2030年AI基础设施支出预期至四万亿美元,推动算力与数据要素快速扩张,说明AI投资正进入工程化加速期。
另外,这两天AI板块大反弹,就是因为甲骨文和 OpenAI 联手搞了件大事:签下 5 年期算力协议,金额直奔 3000 亿美元!
这可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云服务合同之一,直接给市场打了针 “强心剂”。
这意味着,全球 AI 算力的扩张,才刚刚拉开大幕。
另一方面,本轮智能产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AI产业加速崛起,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
算力扩容,大模型加速商业化,应用多点开花加速落地,持续赋能制造、医疗、金融等关键领域智能化升级。
根据IDC测算,中国AI市场有望迈向2028年的8159亿元,五年CAGR约33%。
更重要的是,与上一次“互联网+”不同,本轮AI浪潮中,不少核心公司都在A股,A股的这波人工智能行情基本面逻辑更坚挺。
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以7.04%的增速领跑主要板块,较一季度上升1.08个百分点;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多只成份股中报业绩更是超预期,30只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光模块龙头尤其亮眼,其中新易盛、锐捷网络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超355%、194%,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太辰光等均实现收入利润双高增。
3⃣ 资金入场“卡位”,外资正在悄悄吸筹
资金的动向也是一个观察角度。
9月份以来的调整中,外资正在默默加仓中国科技。
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二季度以来,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逻辑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加仓的重心从白酒等传统消费,转向了半导体、AI等科技成长板块。
特别是在9月份第一周,A股人工智能行业出现较大波动的时候,外资反而加速流入了科技板块,逆势吸筹。
这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配置意愿增强,并且,在这场AI浪潮中,长期低配中国科技股的全球资本,正在等待时机,布局“卡位”。
02
如何抓住行情主线的“补票”机会?
那么,在市场高位震荡的阶段,我们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战略上“不缺席”。
人工智能的主线逻辑仍在,作为新一轮科技周期的核心,短暂调整过后,大概率还将引领市场,从配置角度上,我们需要在仓位上至少维持标配。
其次,节奏上有分别。
在配置节奏上,已经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板块的小伙伴,面对高位震荡其实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如果仓位太重担心波动,可以逢高做一些“止盈”。
至于前期建仓不足或者没有仓位的小伙伴,则可以抄抄外资的作业,选择在阶段性调整的时候,择机布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其实,本轮行情,对普通投资者比较友好的就是可以选择通过ETF入场,投资门槛大大降低。
人工智能板块相关的ETF选择也不少,比如“人工智能+三剑客”,指数的侧重点就各有不同。
人工智能AIETF(515070),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CSI),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游,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U、海康威视、中际旭创、中科曙光、科大讯飞、豪威集团、新易盛、澜起科技、金山办公、紫光股份等国内科技龙头。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950180.CSI),覆盖科创板的AI产业链,成分股更多以算力芯片和部分应用公司为主。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970070.CNI),精准布局创业板中的AI产业链龙头,聚焦高景气AI算力(光模块CPO权重占比超40%)、AI中游软件和应用。
从市场表现上看,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进攻性更强。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101~0829
截至8月29日,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了79.09%,显著跑赢了科创AI和CS人工智等同类AI指数,成为今年AI赛道中的“佼佼者”。
事实上,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强进攻性”并非短期现象,在过去多次AI大行情中,这一特征都很明显。
2024年9月末~10月初,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大涨70.86%,对比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达到36.64%。2025年1月~2月,指数再度大涨33.17%,相对沪深300指数和创业50都录得了不俗的超额收益(26.58%、18.63%);在今年4月~9月,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直接翻倍(129.93%),相对沪深300指数录得103.91%的超额收益,大幅领跑。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为什么进攻性更强?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只指数有三大特色。
1⃣ 强聚焦
我们买行业指数,最怕的就是“名不副实”。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不一样,它从编制的时候开始,就设定了一套“硬规则”,确保选样精准聚焦在“真AI”领域。
指数在每次调整样本股的时候,都会给不同领域的个股设定权重的天花板。
比如,存算和网络设备、数据和软件服务领域这些AI核心领域的公司,单只权重不超过10%;
而场景应用这些相对外围的领域,单只权重则卡在2%以内。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不让非核心公司抢占C位,让指数更聚焦在以AI为主业的公司,和AI行情的联动性自然就更强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9,
行业分类为申银万国二级行业
这一点从行业分布上可以看出,通信设备行业占比达到54.1%,这一块是AI硬件的核心领域,说明指数把更多仓位聚焦在了AI最关键的硬科技领域。
同时,指数也布局了AI软件、应用等行业,从硬件技术、软件算法再到场景落地,一键打包AI的关键环节,这样一来,就能高效地跟上AI行情的节奏。
2⃣ 抓龙头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9
研究指数的权重股,可以发现,指数汇聚了一批AI行业的龙头,前三大重仓股就是本轮行情表现最猛的“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除此以外,重仓股中还有云服务、半导体、软件等领域的领军企业。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跟十年前“互联网+”相比,本轮AI行情中,不少核心企业都在A股,创业板更是优质龙头的聚集地,这也让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3⃣ 高成长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高成长潜力也不容忽视。
对科技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是一个核心指标,投入越高,技术竞争力和成长动力就越足。
国金证券统计显示,从2023年底到2024年底,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的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值,始终维持在10%以上(按权重加权),比同板块创业板50指数的8%更高。
这意味,指数成分股更舍得进行研发投入,成长潜力也更扎实。
值得一提的是,跟踪该指数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场内综合费率仅0.20%,位居同类最低;对于想通过场外布局的小伙伴,现在也有好消息,2025年9月9日~12日,华夏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基金(A类:025505,C类:025506)正式启动发行,在高位震荡的格局下,提供了一个从容布局的时机。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ND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华夏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5505)$ $华夏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5506)$ $华夏科创50ETF联接A(OTCFUND|011612)$ #甲骨文飙涨近36%:云业务狂暴增长# #牛市旗手发力 券商板块机会来了?##史上最薄iPhone来了 !果链影响几何?#@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