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走得特别有意思,指数晃晃悠悠爬到4000点,但不少股民打开账户一看发现连大盘都没有跑赢。根据中国证券协会数据显示,1-8月间约81%的散户出现亏损。其实这事儿说透了其实不复杂:以前那种追涨杀跌、快进快出的玩法,在现在的慢牛行情里早就过时了。
记得2015年那波牛市,闭着眼睛买券商股都能翻倍,可这次完全不一样。房地产长牛结束后,股市要接棒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主力,管理层要的是"慢牛",不是"疯牛"。这种行情下,指数可能会慢慢往上爬,但板块轮动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今天新能源涨明天消费涨,散户想踩准节奏比登天还难。最近跟几个老股民聊天,都说手里股票换了一轮又一轮,手续费交了不少,收益却没见多少。这就是典型的"快即是慢"——交易越频繁,反而离赚钱越远。
其实美股慢牛已经给我们打了样。过去十年标普500年化收益10%,但真正赚钱的散户没几个。根据美国散户交易平台RobinHood数据显示,2019-2024年间,2500万股民注资1487亿美元,累计收益350亿美元,其中2024年赚了398亿,也就是说前面都是亏的。反倒是那些拿着优质主动基金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比起ETF基金来说更具有弹性。Wind数据显示近3年以来美股ETF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约为34.18%,而同期开放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同期回报率则为46.51%。

A股现在也讲究"雨露均沾",不会让某个板块一直涨上天,涨多了就会调整消化估值,然后轮到其他板块补涨。这种时候与其自己在股市里"追热点",不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前几年指数基金确实香,尤其是2022年那种普跌行情,被动基金至少不会跑输大盘。但今年情况完全变了,截至三季度末,跑赢沪深300的主动偏股基金占比已经升到78%,这数据在过去十年里都算高的。
主动基金的优势在结构性行情里太明显了。比如今年涨得最好的是科技和周期股,但沪深300里金融地产占比不低,你买指数基金等于被动跟着拖后腿。而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能提前调仓,像上半年抓住AI算力、下半年布局机器人产业链的那些产品,收益早就甩开指数一大截。有机构统计过,今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比宽基指数高了8个百分点,这就是专业选手和业余玩家的差距。
更关键的是,A股的行业轮动速度比美股快得多。上个月新能源还在跌,这个月就因为某个政策利好突然反弹;消费板块刚企稳,科技股又开始回调。这种情况下,指数基金只能被动跟着指数调整,而主动基金经理能灵活切换赛道。就像开车,指数基金是定速巡航,主动基金则能根据路况踩油门踩刹车,在慢牛行情里,这种灵活性太重要了。
浮动费率+攻守策略,这只基金把"稳赚"写在脸上
既然主动基金占优,那怎么挑到好产品?最近我研究了一圈,发现正在发行的$摩根慧启成长混合C(OTCFUND|025083)$(A类025082,C类025083)有点意思,现在正在火热认购中。尤其是它的"浮动费率"设计,简直是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简单说,这只基金的管理费不是固定的:持有不满一年按1.2%收;满一年后如果业绩跑赢基准6%以上,管理费才提到1.5%;要是跑输基准3%,管理费直接降到0.6%。这种机制等于把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基金经理想多赚钱,就得先让投资者赚钱。说实话,现在市面上敢这么玩的基金真不多,这背后其实是基金公司对自己主动管理能力的底气。

再看它的投资策略,堪称慢牛行情的"教科书级配置"。以中证800成长指数为基准,但又不局限于基准。这个指数从沪深800里挑了150只成长因子最强的股票,比普通中证800指数风格更激进,更符合当前科技主导的市场趋势。基金经理会在基准基础上做适当行业偏离,既不会完全跟着指数走,又避免偏离太远踩坑,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方式,反而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抓住超额收益。

具体到仓位配置,"科技+制造"负责进攻,"周期+红利"负责防御,比例分配也很讲究:50%的底仓配置锂电池、家电这些基本面扎实的方向,保证组合的稳定性;30%的进攻仓位会追科技板块里弹性大的标的,比如最近炒得火热的AI芯片、机器人;剩下20%的防御仓位现在重点配了红利股,既能降低波动,又能提高夏普比率——简单说就是用更少的风险换更高的收益。
13年老将掌舵,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到底有多强?
挑主动基金,说到底就是挑基金经理。摩根慧启成长混合C的拟任基金经理李德辉,绝对是业内"老炮儿"级别的人物——13年投研经验,近9年基金管理经验,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这种老将在慢牛行情里特别吃香。
他的投资框架我挺认可的,属于"自下而上"选股但又不忽视宏观。简单说就是先看行业景气度,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分析哪个赛道有机会,然后在里面挑竞争能力强、管理层靠谱的龙头公司。最难得的是他不局限于某个单一赛道,医药、科技、消费都有研究,这种"全能型"选手在板块轮动快的市场里太重要了。数据最有说服力。他管理的代表产品,过去三年任意时点持有三年,收益跑赢中证800成长指数的概率接近100%。这意味着只要你拿得住,基本不可能亏钱。

截至今年三季度,他在管规模79.7亿元,这个规模不大不小刚刚好——既不会因为规模太小影响议价能力,也不会太大导致调仓困难。

很多人纠结现在是不是入场的好时机。我的看法是:慢牛行情里,"择时"不如"择基"。与其猜明天指数涨不涨,不如找一只靠谱的基金长期拿着。 从后续催化来看,四季度值得关注的点不少:科技板块有AI应用落地的预期,制造业有政策支持的利好,周期股可能会因为库存周期启动迎来反弹。这些机会散落在各个细分领域,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但像李德辉这样的基金经理,背后有整个投研团队支持,能更快捕捉到产业趋势的变化。

最后再总结一下:A股已经进入"赚慢钱"的时代,过去那种追涨杀跌的玩法注定被淘汰。摩根慧启成长混合C(A类025082,C类025083)这种"浮动费率+攻守策略+明星经理"的组合,正好契合了当前市场的需求。如果你不想错过这轮慢牛,又没时间天天盯盘研究股票,不妨关注一下正在认购的这只基金——记住,在投资里有时候"慢一步",反而能"快十年"。
#工信部推动算力建设!算力股机会来了?#
#谷歌推出Gemini 3 图像编程能力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