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2 11:21:08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东方红江琦:用“组合管理+创新成长”,解码医药投资的Alpha

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这构成了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和动力源泉。经过多年持续研究和努力耕耘,中国优秀医药企业开始获得全球认可,在某些领域开始突破,有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当中国制造的创新药开始惠及全球患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医药企业的崛起,更是科技成长绽放的光芒。


深耕医药行业研究十五载的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江琦,一路亲历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壮大,行业脉搏早已与她的研究同频共振。从仿制药的黄金时代到创新药的破茧成蝶,从医疗器械的精密进化到生物技术的基因革命,她仔细观察着行业的每一次嬗变与突破。


江琦对医药行业的深度研究,体现在她所管理医药基金的出色业绩上,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015052)近三年净值增长率在银河同类41只基金中排名第5名(截至2025.8.31)。当下,拟由江琦和高义共同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A类025070、C类025071)正在发行,这也是业内首只新型浮动费率的医药QDII基金。



十五年深度研究,专注解读医药行业发展变化

十五年的深度研究,是一位专业投资者与一个长青行业共同书写的成长历程。江琦拥有上海交大生物工程本科和金融学硕士的复合背景,自2010年进入证券行业以来,从医药分析师、医药首席,到东方红的医药研究组组长,再到2022年3月担任基金经理,她的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


江琦以十五年如一日的专注,解读医药行业的发展密码。生物工程专业背景和长期研究积累,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能力,赋予江琦对行业变化的敏感度和前瞻布局的专业能力。研究员时代对医药各个子行业的全覆盖,为精准捕捉投资机会奠定基础。


2014年,PD-1抗体药物O药、K药在海外首次获批上市,江琦便关注中国药企在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2015年,基因药物、细胞治疗初露端倪,国内公司大多还是“小苗”,她早已入局研究;2018年江琦曾花力气对ADC技术进行跟踪,尽管当时全球有几个ADC药物上市,但是临床效果一般,她持续跟踪行业发展,在Enhertu成功之后,最终在2022-2023年技术爆发期成功把握机会。2023年以来,全球目光聚焦糖尿病与减重市场,当时她便判断,营销能力强、管线布局延展性强、产品效果数据更好的公司将从中获益。


穿越多轮牛熊周期的经历,让江琦更加理智冷静,能够用长期视角评估商业前景、测算市场空间、锚定合理估值,既要前瞻判断和布局,又要心怀梦想。比如:在研究某创新药企的全球首创药物时,她既剖析其产品的创新性,早期判断产品未来潜力,也能通过严谨推演其全球销售峰值,最终确认其长期价值。


不仅是对成长型子行业的跟踪,对处于低谷期的子行业,江琦也依旧保持跟踪研究,比如在某个子行业处于低谷期70%依赖进口时,她关注到该行业中某企业呈现20倍PE、40%增速,后续行业回暖后成为龙头企业,体现左侧布局的价值。


长期的研究积累,江琦对医药行业趋势、子行业特点有深度的理解,成为基金经理后,能够既扎根于产业趋势和个股研究,又善于发现二级市场股价规律,将两者做好平衡,并顺利地开展医药行业内的组合投资。

针对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江琦建立了适配的估值方法,避免单一标准导致误判,核心逻辑是“类型适配+动态调整”


对纯创新药公司,聚焦“全球竞争力与产品潜力”,不依赖市盈率,而是从产品峰值销售、竞争格局、全球地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等维度判断;


对利润快速增长阶段的公司,侧重“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更能反映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若PE与增速的比值(PEG)较低,说明当前股价被低估,成长潜力尚未完全兑现;


对低估值公司,用估值指标结合业绩稳定性来判断,警惕“估值低但业绩大幅下滑”的陷阱,同时关注企业是否出现正向变化(如转型、政策利好、成本优化等),寻找低估值有变化的机会;对于尚无利润的公司,不看静态PE,而是跟踪“边际改善”,即利润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释放节奏。


组合管理思路,把握行业周期变化趋势

基于医药行业的复杂性,江琦采用了“自上而下的行业选择与自下而上的公司选择”相结合的模式。自上而现在对子行业的选择,由于医药行业包含多个子行业,具有周期性且与政策紧密相关。不同子行业在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受政策影响程度也不同。比如,今年创新药表现很好,2019-2020年CXO、医疗服务表现很好。自下而上体现在对具体公司的研究和筛选。


由于医药行业子行业的多样性,从2022年3月开始管理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江琦就确定了自己的投资方法——在医药行业内做组合,而非轮动。她在医药板块内构建“多元组合”,涵盖成长股、低估值转型股、低估值白马股、现金流稳定型企业等,根据不同阶段调整配比,平衡风险与收益。她通过深度研究、跟踪验证子行业选择的正确性,确保组合配置与行业趋势匹配。


“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成长,这类企业能创造最大收益,因此医药板块长期需要依靠科技成长赚钱。但短期需结合子行业周期动态调整,特定的行业周期中,低估值有变化的企业也会有一定的机会。”江琦表示。


江琦将过去十几年医药行业的政策推动与市场变化总结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10年以前中国医药行业从没有医保到三大医保成立,出现新的买单方——医保,产品以仿制药为主,因此有产品、会销售的公司就是好公司;2010-2015年化学仿制药的医保控费压力开始显现,当时医疗器械、检验诊断、医疗服务、ICL、疫苗等领域有很多新兴公司出现,增长很快,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成长类公司。


2第二阶段

2015年中国医药改革政策开启,2016-2018年政策鼓励医药产业升级,比如鼓励化学仿制药提高生产制造能力、一致性评价,降价告一段落,这一阶段低估值、增速回升的化学制药、中药、血液制品这类现金牛企业表现较好。


3第三阶段

2019年后创新药时代到来,创新药发展五年,中美创新药投入共振,第一批兑现收入利润、高增长的企业是中国CXO(医药服务外包公司)。2023年开始,中国创新药企业逐渐迎来收获期,部分大产品在国内上市销售、兑现收入、兑现利润;部分公司早期临床产品展现出有全球竞争力的临床数据,创新药的发展进入上升通道。从2023年开始,跨国公司加大了来中国购买早期临床资产的力度;到了2025年,海外药企进一步加大了来中国购买临床一期二期产品的力度,显示中国创新药竞争力提升,中国创新药企业在某些领域有了突破,有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这都源于2015年开始的产业投入,经过10年发展进入产出期。


管理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以来,江琦结合行业变化不断调整投资组合结构。在2022-2023年行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她优先选择风险抵抗能力强、低估值、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并配置了受到政策支持的中药企业。2024年一季度她判断创新药将进入收获期,增加强成长型股票配置,减少现金牛型股票比例。到2024年三季度明确趋势后,她将组合都换成了创新药方向,集中于化学药、创新药、生物药等领域,其中一半以上是强成长性公司,对产品创新要求较高,包括不少科创板和港股上市公司;还配置了一部分传统化学药转型创新的公司,这类公司估值相对较低。保持了在医药板块中做组合的思路,利用强成长的科技创新类生物科技公司和低估值转型创新的传统药企做组合。


基于科学的组合配置和深度研究能力,江琦所管理的医药基金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注:数据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经过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8.22。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关注科技成长,前瞻捕捉创新药潜力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成为全市场阿尔法的重要来源,而在医药子板块中,创新药又是风头最劲的,全球临床试验占比提升、海外大单频签、新药获批放量、龙头药企从烧钱向盈利转变,让投资者看到了创新药企业的潜力和未来盈利的空间。


在江琦的视野里,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并非偶然,是“政策支持、人才回归、资金投入”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5年是本轮创新药改革的起点,2015-2017年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2018年起产业改革效果逐步显现。创新药具有“十年投入期”的行业特性——从化合物发现到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通常需要十年时间。当前中国创新药的成果正是2015年以来长期投入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的角度,江琦定义第一个投入期的十年是2015-2024年,收获期的第一阶段在2025-2029年。这一轮创新药的发展刚刚走过了0-1的脚步,现在正从1往上迈进,处于从“0-1”向“1-10”跨越的关键阶段。


根据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历程,江琦从中梳理出清晰的“代际迭代”特征,从早期跟随到如今的技术并跑,每一代的突破都推动产业向全球竞争力迈进。2018-2019年,中国首批3款PD-1抑制剂上市,这是中国创新药从“仿创”向“自主创新”的首次规模化尝试。2023年中国药企迎来ADC(抗体偶联药物)技术的集中爆发,2024年双抗技术(双特异性抗体)、基因治疗、小核酸药物成为新的热点,这一代技术不再是简单跟随,而是中国企业与全球同步研发,部分领域甚至具备先发优势。


而今,中国创新药的技术演进已从单一品类向多平台扩展,且与全球前沿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比如,ADC和双抗凭借“精准靶向+高效杀伤”的优势,成为近年技术突破的核心,中国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海外小核酸药物已实现规模化销售,中国已有数十家企业布局小核酸、甚至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部分上市公司的技术平台已成熟。


江琦认为,2025-2028年中国创新药有望迎来三个关键突破,推动产业从“投入期”全面进入“收获期”:

1第一,创新药企业批量盈利,打破“只融资不盈利”的认知,由于研发投入边际递减,产品放量后利润快速释放,盈利弹性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2第二,新一代药物国内放量,医保支付空间打开,ADC、双抗等新一代药物2025年起将在国内快速上量,代谢类药物2025-2027年持续获批,有望成为百亿级大品种,随着产品放量和医保政策优化,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3第三,海外上市进入倒计时,全球市场贡献增量,新一代ADC等药物预计2026-2027年在美国申报上市,2027-2028年获批,海外上市将进入高价市场(美国定价远高于国内),全球竞争力得到实质性验证。

“创新药行业的增长并非线性,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会带来爆发式变化。”江琦举例进行说明,比如肿瘤药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慢性病给药方式的优化、疗效提升,都会直接改变市场需求和销售规模。


在创新药领域,江琦主要关注两类公司:强成长性的龙头型公司和传统药企转型的公司。第一类是强成长性的龙头型公司,这类公司如果能走出中国,未来上限高、弹性大,目前可能还是小公司,未来三五年有很大空间。比如,有的公司产品从中国走到美国,其在美国的定价是中国的十倍以上,类似产品未来在美国市场有巨大爆发力。第二类是传统药企转型的公司,这些公司估值只有10倍到20倍,主业可能还有10%的稳定增长,随着创新研发慢慢开始有成果,未来可预见的成长性和相对回报很高。


中国创新药的核心投资逻辑已转向“跟踪其兑现”。由于产业从“投入期”进入“收获期”是十年积累的必然结果,且未来将持续有临床突破、海外上市、利润释放等利好兑现,行情将呈现“长周期、慢释放”的特点。


创新药板块因今年以来涨幅较大引发投资者担忧。其实,判断行情持续性的核心,在于产业基本面能否支撑长期成长——这也是投资者能否从产业发展、公司成长中持续获利的关键,而非被短期波动裹挟。对投资者而言,需跳出短期情绪,聚焦具备“临床兑现力、海外拓展力、利润转化力”的公司,才能真正把握产业红利。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A类025070  C类025071

正在发行


注1: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拟由江琦和高义共同管理,主要投资于医疗创新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基金经理当前重点关注创新药,产品都非必然投资于创新药,请投资者关注风险。

东方红医疗创新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

注2: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排名数据来源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截至2025.8.31,同类基金指: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A类)。

注3: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成立于2022.3.29,2022.3.29至2022.12.31、2023年、2024年净值增长率为1.48%、2.66%和-9.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68%、-10.16%和-9.9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7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10%+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20%。 基金经理:江琦(2022.3.29起至今)

风险提示: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参与债券回购的风险、参与股指期货的风险、参与国债期货的风险、参与股票期权的风险、参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风险、投资科创板股票的风险、投资北交所股票的风险、参与融资业务的风险、本基金特有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投资风险)、参与存托凭证的风险、发起式基金自动终止的风险、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QDII)是一只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本基金除了投资A股外,还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及港股通以外的香港市场挂牌交易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境内债券回购、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资产支持证券、科创板股票、北交所股票、信用衍生品、香港市场股票、境外证券借贷/正逆回购、中小市值和高科技公司、存托凭证)的风险、会计制度风险、税务风险、交易结算风险、法律和政治风险、金融模型风险、参与融资业务的风险、浮动管理费模式相关风险、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引入境外托管人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责任。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