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称A股“慢牛”格局稳固#
在当下的A股市场,经济数据的温和回暖与政策面的积极信号形成对冲,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些矛盾信号编织成一张复杂图景。但穿透短期震荡迷雾,一条清晰脉络逐渐浮现:科技创新正重构资本市场的价值锚点,而承载这一趋势的科创板及其核心指数科创50,可能正孕育着时代级投资机遇。东财科创50ETF联接基金(A类025027/C类025028)的推出,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把打开硬科技成长红利的密钥。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经济转型的双重浪潮中,科技创新已升级为国家战略级选择。政策面的发力点明确指向技术突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自立自强”置于政策C位,财政部连续三年保持万亿级研发投入规模,地方政府的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式涌入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这种举国体制的科技攻坚正在资本市场催生化学反应——科创板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激增44.8%,研发强度中位数突破16.3%,这一指标不仅碾压主板上市公司,甚至超过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研发水平。持续的真金白银投入正转化为强劲业绩动能,2023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净利润同比增长35%,验证了“研发蓄能技术突破业绩释放”的闭环逻辑。
科创50指数作为硬科技投资的标杆,展现出独特价值图谱。它汇聚的50家领军企业构成中国创新的精锐部队:中微公司、君实生物等成分股不仅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更有38%的企业跻身全球细分市场前三。然而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暂时陷入认知滞后——当前指数38倍PE较2021年高点折价近60%,估值水位处于发布以来10%历史分位。这种价值错配与科创板企业营收年均42%的复合增速形成鲜明反差,印证了市场对短期变量的过度反应。历史数据揭示规律:自2019年基日以来,科创50年化回报12.6%,每次深度调整后均以更陡峭斜率反弹,凸显硬科技资产的强修复属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科创板的专业壁垒曾如天堑。个股的技术迭代风险、行业轮动复杂性以及动辄百万级的开户门槛,让多数人望而却步。东财科创50ETF联接基金的出现破解了这一困局:通过精准跟踪科创50指数,该产品实现了一键配置半导体设备、创新药、工业软件等战略赛道的龙头企业。0.15%的管理费率较主动基金优势显著,场外申赎机制更适配定投策略,配合注册制下指数成分股的动态优化机制,形成“低成本+分散化+自动迭代”的三重防御体系。当前微观层面积极信号正在聚集:半导体库存周期触底反弹、AI应用商业化提速、医疗政策边际改善,这些量变积累正在叩响价值重估的大门。
站在时代更迭的转折点,投资的胜负手已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视野。当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科创板承载的硬科技集群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破局先锋。中央财政科技支出10%的增速目标、私募股权70%的资金涌向硬科技、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替代窗口,三大动能共同推动“技术突破资本加持产业升级”的飞轮旋转。东财科创50ETF联接基金的本质,是将分散在实验室、生产线、代码库中的技术创新势能,转化为可触碰的投资载体。选择这类工具化产品,既是对国家科技战略的深度绑定,也是在波动中把握时代红利的理性选择——真正的价值创造,往往蕴藏在那些改写行业规则的纳米光刻机、基因编辑技术和工业软件代码之中。
$东财上证科创50ETF联接A(OTCFUND|025027)$ $东财沪深300A(OTCFUND|015278)$ $东财上证科创50ETF联接C(OTCFUND|025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