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欧子辰。
今天想借着这篇文章,和聊聊我们目前重点关注固态电池的哪些环节,也谈谈我对固态电池板块投资价值的核心判断 —— 在我看来,固态电池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加速落地的能源变革,其中的投资机遇值得我们坚定把握。
一、为什么坚定聚焦固态电池?—— 时代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从事新能源、锂电池行业投研十二年,我经历过完整的行业周期,也深刻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机会往往诞生于能解决核心痛点的技术革新。而固态电池正是这样一个行业。
传统液态电池已经逼近能量密度的理论天花板,无论是新能源车的续航升级,还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端侧 AI 这些新生产力的商业化,现有技术都难以满足需求。而固态电池通过 “电解质膜替代电解液 + 隔膜” 的核心革新,实现了更高能量密度、更强安全性、更宽工作温度范围的三重突破,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优化,而是产业界共识的下一代电池解决方案。
政策端的支持已经明确 ——“十五五” 规划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支持领域,从 0 到 1 的产业培育期,政策托底 + 技术突破的双重利好,会让这个板块的成长路径更清晰、确定性更高。
二、重点关注三大环节,每一个都藏着关键逻辑
经过深度调研和产业跟踪,我们当前核心关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投资逻辑都很明确:
1. 固态电解质:空间最大、最核心的 “替代型” 机遇之一
这是我们重点深耕的方向,也是固态电池产业变革中变化最大、空间最明确的环节之一。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固态电解质要直接替代传统液态电池里的 “电解液 + 隔膜”—— 这两个材料在电池成本中占比不低,而且是液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旦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这两大材料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被固态电解质替代。
更重要的是,技术路线已经清晰。2025 年 3 月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行业已经确立 “硫化物电解质” 为核心发展方向,它的能量传输效率理论上能媲美液态电池,是当前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路线之一。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力,相关企业会直接受益于技术落地,这是我们眼中高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2. 负极:技术绑定最深、弹性最大的 “升级型” 方向
如果说固态电解质是 “替代机遇”,那负极就是 “升级机遇”,而且是和固态电池技术进步高度绑定的方向。传统锂电负极以石墨为主,成本占比只有 4%-5%(注),是四大主材里占比最低的。但固态电池需要的是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自生成无负极这些新型方案 —— 这些技术在液态电池里很难大规模应用,因为会面临体积膨胀、循环寿命等问题,但在固态电池的体系下,它们的性能优势能充分发挥。
更值得期待的是产业规模的质变:随着技术成熟,新型负极在电池中的成本占比会从现在的 4%-5%,提升到 20%-30%(注),这个量级的提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批新的龙头企业会崛起,成长弹性远超传统负极行业。这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核心逻辑 —— 不赚简单的规模扩张钱,而是赚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重估钱。
注:数据来源根据高工锂电(GGII)《2025 年中国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白皮书》
3. 固 - 固界面相关:解决 “卡脖子” 问题的阶段性机会
这个环节可能有点学术,但却是固态电池从 0 到 1 落地的关键。大家可以想象,液态电池里,电解液是液体,能自然渗透到正极、负极中间,锂离子能顺畅搬运;但固态电池是 “固体 + 固体” 接触,界面接触不充分,就会阻碍锂离子传输,这是制约量产的核心瓶颈。
虽然这个环节的市场空间不好量化,但阶段性机会非常多。比如电解质配方改性、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核心都是为了改善固 - 固界面接触,让固态电池能实现快充、长寿命。今年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技术突破,比如用碘替代硫化物电解质中的氯,大幅降低生产和使用环节的压力要求,这个创新还被三大央媒两次集中报道,足见其重要性。
在固态电池成熟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技术、新的公司冒出来解决这个 “卡脖子” 问题,而这些公司,就是我们眼中的阶段性黑马 —— 我们会持续跟踪产业进展,第一时间捕捉这些确定性的机会。
三、政策 + 技术双轮驱动,固态电池的投资价值正加速兑现
从政策端来看,接下来的催化会非常密集:
第一,工信部的全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样品已经接近交付,这意味着电池定型了,背后的生产工艺、材料选型、技术方案都能规模化放大,这是政策托底的关键一步;
第二,装车测试很快会落地,只要产品参数合格,车企肯定愿意宣传 —— 固态电池是核心卖点,能显著提升车型竞争力;
第三,有消息称相关部门考虑把半固态电池改名叫 “固液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做明确界定。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像上一轮锂电周期的绿牌政策,看似只是一个名称界定,实则为后续的补贴、路权、上牌等配套政策铺路,能让政策支持更精准、更高效。
技术端的突破也在持续超预期,尤其是硫化物电解质和固 - 固界面的创新,已经让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线大幅提前。
我们认为,固态电池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而是有清晰技术路径、明确政策支持、广阔市场空间的长期机遇。我们会持续深耕这个板块,紧密跟踪每一个技术突破、每一项政策落地、每一家标的的基本面变化,用专业的投研能力为大家筛选优质标的,把握投资机遇。
感谢大家的信任与陪伴!
$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24737)$
$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4738)$
#创新药三连涨!医药商业狂飙#
#美存储芯片股下跌 止盈信号or倒车接人?#
#腾讯Q3净利润631亿元 如何解读?#
#科技小登大揭秘#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注:欧子辰先生,硕士,12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关注方向仅以当前市场情况判断,不必然代表未来投资方向。具体以实际投资情况为准。相关策略是基金管理人根据报告时点有关市场情况而形成,基金管理人有权在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变更相关策略并依据基金合同有关约定继续履行管理人职责进行管理工作。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新材料智选属于中等风险(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上述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