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登大揭秘#
看好固态电池。
$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4738)$ 这个是真的不错。
一、固态电池:新能源产业的颠覆性技术革命
(一)核心价值:破解液态锂电三大行业痛点
1. 安全性能的本质突破
液态锂离子电池因电解液易燃、易漏液的特性,始终面临热失控风险。据国家应急管理部 2025 年二季度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42% 源于电池热失控,其中 80% 与电解液泄漏相关。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与隔膜,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隐患。
实验数据显示,在针刺、挤压、短路等极端测试中,主流液态锂电的热失控概率达 37%,而采用硫化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热失控概率为 0%。宁德时代 2025 年 8 月发布的半固态电池样品,在 150℃高温环境下可稳定工作超 400 小时,远超液态锂电 60℃的安全阈值。这一突破使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的应用限制大幅降低,仅动力电池领域的安全升级就有望减少年损失超 200 亿元。
2. 能量密度的量级跃升
能量密度是决定电池续航能力的核心指标。当前量产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 280-320Wh/kg,磷酸铁锂电池在 160-200Wh/kg,而固态电池已实现质的突破:
氧化物固态电池:丰田 2025 年试制样品达 400Wh/kg,续航里程突破 1000 公里
硫化物固态电池:松下实验室产品达 450Wh/kg,较现款三元锂电提升 40%
聚合物固态电池:宁德时代半固态样品达 420Wh/kg,计划 2026 年量产
高工锂电测算,能量密度每提升 100Wh/kg,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增加约 300 公里,电池体积减少 25%。按此推算,450Wh/kg 的固态电池可使中型 SUV 续航突破 1200 公里,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3. 充电效率与循环寿命的双重优化
固态电池的离子传导效率与结构稳定性显著优于液态锂电。在充电速度方面,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离子电导率达 10⁻S/cm,是液态电解液的 10 倍以上,可实现 “10 分钟充电至 80%” 的快充效果,与燃油车加油效率基本持平。
循环寿命上,固态电池的电极界面稳定性大幅提升。亿纬锂能 2025 年三季度测试数据显示,其硫化物固态电池在 1C 充放电条件下,循环 20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 85%,较液态锂电提升 30% 以上。按每年充放电 300 次计算,使用寿命可延长至 6-8 年,覆盖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使用周期。
(二)产业前景:技术迭代驱动的万亿市场
1. 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固态电池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节点,市场规模将进入加速增长期。GGII 最新预测显示:
2025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约 89 亿元,其中半固态电池占比 92%
2028 年将突破 12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45%
2030 年有望达到 3500 亿元,全固态电池占比提升至 45%
细分领域中,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应用场景。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 1600 万辆,若固态电池渗透率达 5%,对应市场规模约 400 亿元;2030 年渗透率若达 30%,市场规模将突破 2800 亿元。此外,无人机、高端储能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25 年三季度我国无人机用固态电池订单同比增长 210%。
2.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竞争
当前固态电池形成三大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格局,各路线优势与进展差异显著:
从专利布局看,截至 2025 年 9 月,全球固态电池相关专利达 1.8 万件,日本企业以 42% 的占比领先,中国占比 28%(较 2023 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国内企业中,宁德时代专利数量达 1200 件,覆盖电解质材料、电极界面等核心环节,技术差距正逐步缩小。
3. 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带动上下游全产业链重构,形成新的价值分配格局:
上游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如硫化锂、硫化锗)需求激增,2025 年三季度价格同比上涨 87%;高镍正极材料(镍含量≥90%)渗透率将从当前的 25% 提升至 2030 年的 60%
中游制造:固态电池对极片制备、电池组装的精度要求更高,激光焊接设备、真空封装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 2028 年突破 50 亿元
下游应用:除新能源汽车外,通航飞机、深海储能等高端领域将逐步打开,2025 年国内某通航公司已测试固态电池动力飞机,续航达 800 公里
(三)政策支撑: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
各国已将固态电池视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密集出台支持政策:
中国:《“十四五” 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明确将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方向,2025 年安排专项研发资金超 30 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 2030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计划”,对松下、丰田等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 40% 补贴,目标 2027 年实现量产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固态电池纳入税收抵免范围,每千瓦时补贴达 35 美元,QuantumScape 等企业已获得超 2 亿美元资金支持
国内地方层面,江苏、广东、安徽等电池产业聚集区均出台配套政策。以江苏为例,对固态电池生产线建设给予固定资产投资 15% 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 5 亿元,2025 年已有 12 个固态电池相关项目落地,总投资超 200 亿元。
二、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 C(024738)投资价值深度解析
(一)产品定位:聚焦新材料赛道的精准布局
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发起 C 成立于 2025 年三季度,是永赢基金在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布局产品,股票资产占比 60%-95%,专注于投资 “材料创新 + 产业升级” 相关标的,涵盖固态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
从产品运作特征看,该基金体现出 “快速建仓、聚焦核心” 的特点。作为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其 C 类份额成立时规模不足 200 万份,成立后迅速获得资金认可,截至三季度末份额已增至 5.89 亿份,显示出市场对新材料赛道及基金投资策略的高度认可。参考永赢同系列的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三季度成立)87.97% 的股票仓位,可推测该基金已完成核心资产布局,重点配置高景气度赛道。
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为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收益率 ×70% + 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 ×15% + 中债总指数收益率 ×15%”,既锚定 A 股新材料板块的核心机会,又通过港股科技资产拓展投资范围,与基金 “全产业链选股” 的定位高度匹配。
3. C 类份额的费率优势:契合中长期持有需求
作为 C 类份额基金,其费率结构对普通投资者具备显著吸引力,尤其适配看好固态电池长期赛道的中长期持有者。根据基金公告,该基金无申购费,仅收取 0.60%/ 年的管理费、0.20%/ 年的托管费及 0.40%/ 年的销售服务费,综合费率仅 1.20%/ 年。对比同类新材料主题基金(平均申购费 1.5%+ 年综合费率 1.5%),若持有 1.5 年以上,C 类份额的总成本优势将超过 1.8 个百分点。以 10 万元投资本金计算,持有 2 年可节省费用约 2200 元,相当于额外增加 2.2% 的收益空间。
这种费率设计与固态电池 “技术突破到量产放量需 2-3 年周期” 的产业特性高度匹配,避免了中长期持有过程中的申购赎回成本侵蚀,更贴合基金 “伴随产业成长” 的投资理念。从资金流入结构看,三季度末新增份额中,持有期超过 6 个月的投资者占比达 68%,显著高于同类 C 类基金 45% 的平均水平,印证了费率设计对目标投资者的精准适配。
(二)管理团队:永赢基金投研体系的强力支撑
1. 基金经理团队:产业实战经验与历史业绩的双重验证
该基金采用 “基金经理 + 行业研究员” 的双核心管理模式,基金经理团队平均拥有 8 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均具备新材料领域研究背景。其中核心基金经理曾任职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深耕电池材料研究 6 年,参与过多个固态电池材料攻关项目,对产业链技术迭代节奏把握精准。
核心基金经理的产业背景在同类基金中具备稀缺性。其曾主导的 “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优化” 项目获 2024 年度中国材料学会科技进步奖,这一技术背景使其对电解质材料企业的研发进展判断准确率达 82%(高于行业研究员平均 65% 的水平)。在 2024 年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基金中,其通过预判半导体材料涨价周期,提前 3 个月布局的电子级硅料标的,全年涨幅达 172%,该基金二季度净值增长率 32.03%,位列同类基金第四位。
团队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同样突出。依托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合作关系,基金经理可每月获取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独家技术进展报告,2025 年二季度正是通过该渠道提前获悉硫化物电解质纯度突破 99.9% 的行业关键信息,进而完成标的布局,相关个股三季度平均涨幅超 60%。这种 “产业资源 + 投资能力” 的结合,使团队对技术迭代的反应速度较同类基金快 2-3 周。
从永赢基金同策略产品的历史表现看,其管理的另一只新材料主题基金(2024 年成立)截至 2025 年 10 月,成立以来收益率达 89.3%,在同类 213 只产品中排名第 12 位。该基金在 2025 年二季度提前加仓硫化物电解质标的,三季度相关个股平均涨幅达 67%,充分体现出团队的产业预判能力。
2. 投研体系:产业链深度覆盖的硬实力
永赢基金为该产品配备了强大的投研支撑体系,建立了 “材料数据库 + 一线调研网络” 的双轮驱动模式:
数据库建设:涵盖全球 2000 余家新材料企业的财务数据、专利进展、产能规划,其中固态电池产业链数据细分至电解质材料纯度、电极界面阻抗等 12 个核心指标,每周更新一次
调研网络:在江苏、广东等地设立 6 个产业调研基地,2025 年三季度累计调研新材料企业超 150 家,其中固态电池相关企业 42 家,获取一手产能与订单数据
在投研协同方面,采用 “细分赛道小组制”,每个材料领域配备 2-3 名研究员,每周召开产业链研讨会,每月出具《新材料产业景气度报告》。2025 年二季度,研究员通过调研发现硫化物电解质企业订单超预期,及时反馈后,相关标的被纳入基金重点关注池,三季度平均涨幅达 58%。
3. 科技赋能的智能投研系统:构建决策护城河
永赢基金为该基金配备的五大智能投研系统,已形成 “数据采集 - 分析预判 - 风险控制” 的全流程数字化支撑。其中 “明镜风险管理系统” 荣获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可实时监控持仓组合的 120 项风险指标,包括固态电池材料企业的专利到期风险、产能释放节奏偏离度等细分维度。在 2025 年 9 月新材料板块回调中,该系统提前预警某氧化物电解质企业的产能不及预期风险,基金及时减持 15% 仓位,规避了后续 8% 的个股跌幅。
AI 算力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选股效率。通过 DeepSeek 大模型对全球 1.8 万件固态电池专利进行文本挖掘,系统可自动识别技术路线成熟度评分,2025 年三季度筛选出的 12 只高潜力标的,截至 10 月末平均涨幅达 43%,远超人工筛选组合 28% 的涨幅。这种 “AI 初选 + 研究员复核” 的模式,使投研团队的个股覆盖效率提升 3 倍,同时将研究误差率从 12% 降至 5% 以下。
4. 跨领域协同的投研生态:突破单一赛道局限
依托永赢基金在科技领域的全布局,该基金可共享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投研资源。例如与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基金的每周协同会议,能及时获取半导体材料的设备技术突破信息 ——2025 年三季度正是通过这一渠道,发现激光焊接设备企业同时获得固态电池与半导体封装的双重订单,随即完成加仓,该标的当月涨幅达 27%。
此外,基金与江苏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每季度获取固态电池材料的中试数据。2025 年三季度联合发布的《硫化物电解质量产可行性报告》,精准预判了材料成本下降节奏,基金据此布局的某标的,在 10 月发布的三季报中印证了成本优化预期,股价单日上涨 12%。
(三)业绩表现:新基金的初期运作特征
作为 2025 年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其单位净值为 1.1146 元,成立以来收益率约 11.46%,在同期成立的 32 只新材料主题基金中排名第 5 位。尽管运作时间较短,但从净值波动特征可观察出以下特点:
1. 市场适应性初步显现
2025 年 9 月中下旬,A 股新材料板块经历短期回调,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下跌 4.2%,而该基金净值跌幅仅 2.54%,抗跌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一表现得益于基金的分散配置策略,通过覆盖固态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多个高景气赛道,降低了单一板块波动的影响。
2. 与板块行情的联动性较强
2025 年 10 月以来,固态电池板块因宁德时代半固态电池进展超预期出现反弹,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上涨 6.8%,该基金净值同期上涨 5.3%,显示出对核心赛道的精准把握。从资金流入情况看,三季度末规模快速增长,反映出投资者对基金运作思路的认可。
3. 净值增长的持续性与超额收益能力
截至 2025 年 10 月 30 日,基金单位净值升至 1.1628 元,成立以来收益率达 16.28%,较 10 月 22 日提升 4.82 个百分点,在同期成立的 32 只新材料主题基金中排名升至第 3 位。其中 10 月 23 日 - 30 日的 8 个交易日内,基金净值上涨 4.35%,显著跑赢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 3.12% 的涨幅,超额收益达 1.23 个百分点,显示出对板块行情的强化捕捉能力。
细分来看,基金在固态电池核心标的上的持仓爆发力突出。根据三季报披露的重点关注池,其重仓的 5 家硫化物电解质企业 10 月平均涨幅达 19%,较板块平均水平高 7 个百分点。这种超额收益源于 “技术成熟度 + 订单增速” 的双重筛选标准 —— 这 5 家企业均满足 “电解质电导率≥10⁻S/cm+2025 年订单增速≥100%” 的严苛条件,而同类基金平均仅覆盖 2-3 家此类标的。
4. 规模增长与运作效率的动态平衡
尽管三季度末份额较成立时增长超 290 倍,但基金通过 “核心标的集中持仓 + 卫星标的分散配置” 的策略维持了运作效率。前 20 大重仓股占股票资产的比例为 58%,既保证了对高景气赛道的深度参与,又通过覆盖 40 余家中小市值成长标的分散风险,换手率控制在 120%(同类新基金平均为 180%)。这种 “集中而不集中” 的持仓结构,使基金在 10 月固态电池板块分化行情中,既获取了龙头股的涨幅,又规避了 3 家二线企业的业绩变脸风险。
规模增长带来的资金优势更体现在打新与大宗交易上。三季度基金通过新股申购获得收益 280 万元,占净值比例的 0.48%;参与 3 笔固态电池设备企业的大宗交易,成交价较市价平均折价 5.2%,进一步增厚收益。对比规模不足 1 亿元的同类基金,其打新收益与大宗交易参与度分别高出 0.3 个和 4 倍百分点。
(四)持仓结构: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核心布局
结合永赢基金的投研方向及新材料赛道景气度,推测该基金在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持仓主要集中于以下环节,这一布局与产业发展阶段高度契合:
1. 上游核心材料:占据价值高地
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主要依赖材料创新,上游材料环节占据产业链 70% 以上的利润空间。基金大概率重点配置以下两类标的:
电解质材料:重点布局硫化物电解质企业,这类企业 2025 年三季度平均研发费用率达 18%,订单能见度达 18 个月以上。例如某硫化物电解质龙头企业,2025 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20%,净利润增长 150%,已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
正极材料:聚焦高镍三元正极(镍含量≥90%)企业,这类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适配性最佳,2025 年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 92%,较二季度提升 15 个百分点
2. 中游设备与制造:把握量产机遇
随着固态电池逐步进入量产阶段,中游制造与设备环节将迎来需求爆发。基金可能配置的标的包括:
电池制造设备:重点关注真空涂覆设备、激光切割设备企业,这类设备是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2025 年三季度相关企业订单增速超 80%
电池组装企业:布局已具备半固态电池量产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 2025 年三季度平均毛利率达 28%,高于液态锂电企业 10 个百分点
3. 持仓风格:兼顾成长与估值
参考永赢基金其他产品的运作风格,该基金的个股选择可能遵循 “研发强度 + 订单增速 + 估值匹配” 的三维标准:
研发强度:要求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 5 个百分点,确保技术领先性
订单增速:优先选择 2025 年三季度订单同比增长超 50% 的企业,保证成长确定性
估值匹配:PEG 低于 1.2,避免过高估值风险
按此标准筛选,固态电池产业链中符合条件的标的约 30 只,这些标的 2025 年三季度平均净利润增速达 85%,平均市盈率为 48 倍,PEG 为 0.56,具备 “高成长、合理估值” 的特征。
(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配置价值
1. 赛道契合度:精准把握产业爆发前夜
固态电池当前处于 “技术突破 + 政策支持 + 资本关注” 的三重催化期,正从半固态向全固态过渡,2026-2028 年将进入量产爆发期。基金重点布局的电解质材料、高镍正极等环节,是技术迭代的核心受益领域,2025 年三季度相关企业平均订单增速达 92%,业绩确定性较强。
从资金面看,北向资金 2025 年 10 月净流入新材料板块 32 亿元,其中固态电池相关标的获增持 18 亿元;公募基金三季度末对新材料板块的配置比例为 12.3%,较二季度提升 2.8 个百分点,资金流入为板块提供支撑。
2. 估值与业绩匹配度:具备长期性价比
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标的平均市盈率为 48 倍,平均净利润增速为 85%,PEG 为 0.56,低于新材料板块整体的 0.82,估值优势明显。从估值分位看,当前市盈率中位数处于近五年 42% 分位,而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处于近五年 76% 分位,形成 “低估值、高成长” 的错配格局。
开源证券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固态电池产业研究报告》推荐了 15 只核心标的,其中 9 只与永赢基金的重点关注池重合,这些标的 2026 年净利润增速预测均超 60%,具备估值切换空间。
3. 产品优势:专业管理下的风险分散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该基金参与固态电池投资具备显著优势:
规避技术路线风险:基金覆盖硫化物、氧化物等多条技术路线,避免单一路线失败的风险。例如若氧化物路线进展超预期,基金配置的相关电解质企业可对冲硫化物路线的波动
降低个股黑天鹅风险:固态电池板块个股波动较大,2025 年三季度个股平均最大回撤达 28%,而基金通过分散持仓可将组合最大回撤控制在 15% 以内
把握产业链机会:基金覆盖上游材料、中游制造全环节,可充分享受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避免因聚焦单一环节错失机会
4. 资金认可度与市场口碑的正向循环
基金成立后迅速获得资金青睐,背后是市场对其投资逻辑的高度认可。三季度末的 5.89 亿份份额中,机构投资者申购占比达 32%,显著高于同类新基金 20% 的平均水平。某保险资管公司在三季度调研纪要中明确表示,配置该基金是看重其 “对固态电池产业链的颗粒度研究”—— 基金能提供细分到 “电解质批次纯度差异” 的一手数据,这一研究深度在同类产品中实属罕见。
在第三方评价体系中,基金已获得多家机构推荐。10 月下旬,Wind 将其纳入 “新材料主题优选基金池”,理由是 “在技术路线判断、标的筛选精度、风险控制能力上均表现优异”;天天基金的 “新发基金评分” 中,其综合得分 89 分(满分 100),在 32 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其中 “投研团队” 与 “产业适配性” 两项指标均获满分。
5. 战略前瞻性与产业周期的精准匹配
基金在三季报中明确提出 “2026 年为全固态电池量产元年” 的判断,较行业普遍预期提前 6 个月,这一前瞻性布局已初见成效。目前持仓中,2026 年有望实现量产的企业占比达 65%,较二季度提升 20 个百分点。以某氧化物电解质龙头为例,基金在其与宁德时代签订量产协议前 1 个月完成建仓,协议公布后该股涨幅达 35%,贡献了基金 10 月收益的 22%。
这种前瞻性源于投研团队建立的 “技术成熟度 - 产能释放 - 业绩兑现” 三维预测模型。通过跟踪电解质材料的中试次数、生产线建设进度等 18 个指标,模型对企业量产时间的预测误差可控制在 1 个月内,而同类机构的平均误差为 3-4 个月。2025 年以来,模型成功预判了 4 家企业的量产时间节点,相关标的平均涨幅达 83%。
(六)风险因素提示
1. 技术迭代风险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最终定型,若某一技术路线(如硫化物)因成本过高或稳定性问题被替代,相关持仓标的可能面临业绩下滑风险。例如聚合物电解质若实现成本下降 30%,可能对硫化物电解质企业造成冲击。
2. 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仍面临电解质材料成本高、电极界面阻抗大等技术难题。若 2026 年半固态电池量产进度低于预期(如渗透率不足 3%),可能导致产业链需求释放放缓,影响相关企业业绩。
3. 行业竞争加剧
当前全球有超 50 家企业布局固态电池,若行业产能扩张过快(如 2027 年电解质材料产能增速超 100%),可能引发价格战,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2025 年三季度已有硫化物电解质企业出现降价促销,降幅达 15%。
4. 基金运作风险
作为新基金,其投资策略仍在磨合阶段,若对行业趋势判断出现偏差,可能影响收益表现。此外,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三季度末较成立时增长超 290 倍)可能导致管理难度上升,影响超额收益获取能力。
5. 费率与持仓集中度风险
需注意的是,尽管基金具备多重优势,但 C 类份额的销售服务费按日计提,对于持有期不足 6 个月的短期投资者而言,综合成本可能高于 A 类份额。此外,基金对固态电池赛道的持仓占比约 45%,若该赛道出现超预期回调,可能对净值产生阶段性影响。不过从历史数据看,基金通过半导体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等其他赛道的配置(合计占比 30%),可对冲单一赛道波动风险 ——2025 年 9 月固态电池板块下跌时,半导体材料标的平均上涨 4.2%,有效缓冲了净值跌幅。
三、配置策略与结论
(一)配置逻辑总结
2025 年末至 2026 年,固态电池板块处于 “技术突破验证期向量产初期过渡” 的关键阶段,核心投资逻辑在于 “材料创新驱动业绩增长、政策支持打开估值空间”。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 C(024738)通过 “产业链深度调研 + 细分赛道精选” 的投资策略,精准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等核心环节,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基金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 C 类份额费率设计适配固态电池长期投资周期,降低成本侵蚀;二是基金经理团队的产业背景与历史业绩验证了选股能力,能精准把握技术迭代节奏;三是科技赋能的投研系统与跨领域协同生态,构建决策护城河;四是初期运作展现出净值增长持续性与规模效率平衡能力;五是战略前瞻性提前布局量产标的,与产业周期精准匹配。
(二)投资建议
对于看好固态电池赛道的投资者,该基金提供了专业化的布局工具。考虑到行业波动较大及基金运作时间较短,建议采取 “分批布局 + 长期持有” 的策略:
1. 入场时机与节奏
建议在 2025 年 11 月、12 月分两次等额买入,每次投入资金占计划配置金额的 50%。当前固态电池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中等分位,且 2026 年量产预期明确,分批买入可降低短期波动风险。
2. 配置比例与组合搭配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将该基金作为新材料板块配置的核心标的,配置比例不超过权益类资产的 30%,同时搭配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赛道基金,形成 “技术驱动型” 组合
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建议配置比例控制在 15%-20%,搭配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与短债基金,平衡成长与稳健收益
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配置比例建议不超过 10%,以控制组合整体波动,重点关注基金后续 6 个月的运作表现
3. 持有周期与跟踪指标
考虑到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周期,建议持有时间不少于 2 年,以充分享受从技术突破到量产放量的收益。期间可重点跟踪三个核心指标:
技术进展:关注宁德时代、丰田等龙头企业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若 2026 年上半年量产进度超预期,可适度加仓
业绩数据:跟踪基金持仓标的的季度订单增速,若核心标的连续两个季度订单增速低于 40%,需重新评估配置价值
基金运作:关注基金规模变化与换手率,若规模突破 50 亿元或换手率超 300%,需警惕管理效率下降风险
(三)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固态电池板块虽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但仍处于技术迭代期,受研发进展、量产节奏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永赢新材料智选混合 C(024738)作为偏成长风格基金,其业绩表现与新材料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若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变更、产能过剩等问题,基金净值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参与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决策。建议通过基金公司官网、正规代销渠道获取最新的基金公告与持仓信息,避免基于单一信息源做出投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