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狂飙 还能上车吗#$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A(OTCFUND|024592)$ 或 $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OTCFUND|024593)$近两个月,A股算力板块经历了显著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市场最亮眼的投资主线之一。这轮行情背后,是AI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东数西算"政策红利释放以及全球算力竞争格局重构的多重驱动。面对呈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投资者普遍关心:当前时点是否还能上车算力板块?长期持有是否仍有价值?
一、算力行业长期趋势:AI时代的“新石油”
1. 需求端:AI大模型驱动算力指数级增长
技术迭代加速:GPT-5、DeepSeek-R2等大模型密集发布,训练与推理需求激增。例如,OpenAI计划未来5个月内将计算集群规模扩大一倍,谷歌TPU芯片需求旺盛。
应用场景拓展:AI智能体、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对实时算力的要求提升,推动算力从“训练侧”向“推理侧”延伸。
政策与资本支持:国家发改委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4.4%(2025年上半年),算力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码。
2. 供给端:国产算力产业链突破
芯片自主化: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性能接近国际水平,寒武纪-U定增40亿元投向大模型芯片平台,技术出海加速。
液冷技术普及:英伟达GB300芯片功耗达1400W,液冷成为必选项。国内英维克、申菱环境已实现冷板、CDU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
CPO与光模块:AI算力需求推动光模块行业增长,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企业业绩高增,CPO技术驱动数据传输效率提升。
3. 行业壁垒与竞争格局
高门槛赛道:算力芯片、液冷、光模块等领域技术壁垒高,头部企业市场份额集中。
国产替代逻辑:政策推动下,国产算力公司有望在数据中心、政府、金融等关键领域实现替代。
二、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基金测评:策略与持仓
1. 基金基本情况与投资策略
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024593)成立于2025年7月4日,截至2025年9月9日,资产规模约0.52亿元,基金的投资策略聚焦科技主题,特别是算力核心赛道,重点关注"技术出海+国产替代"双主线下的阿尔法机会。
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投资于科技主题范围内相关股票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2. 基金经理能力与历史业绩
基金经理浦宇佳女士,复旦大学凝聚态物理硕士,现任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历任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3. 前十大持仓
根据2025年6月30日的持仓数据,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
精智达(1.07%)
顺络电子(4.19%)
生益科技(4.66%)
路维光电(2.14%)
新宙邦(4.76%)
统联精密(4.70%)
立讯精密(4.24%)
科达利(3.87%)
宁德时代(3.19%)
禾望电气(3.00%)
三、长期投资建议:谨慎布局,精选标的,控制风险
1. 是否适合当前上车?
从行业角度,算力作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长期战略地位稳固,但短期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需警惕泡沫风险。
从基金角度,圆信永丰科技驱动混合发起C虽然成立即爆发,短期业绩亮眼(成立以来回报34.57%),但持仓与宣传策略存在偏差,规模小且波动大,不建议当前直接上车。建议等待其调整持仓至算力核心资产,或转向其他明确聚焦海外算力与国产替代的基金。
2. 持有周期与投资策略
若选择长期持有算力板块,建议持有周期为2-3年,以覆盖产业落地与业绩释放周期。具体策略建议:
逢回调布局国产算力核心资产,如华为昇腾生态(拓维信息)、中科曙光(服务器)、寒武纪(AI芯片)等
关注技术出海与国产替代的双主线,优先选择订单饱满、资源壁垒高的企业
把握技术下沉红利,如AI智能体(新开普)、机器人(捷昌驱动)、端侧设备(创维数字)等
利用波动进行波段操作,紧盯政策催化(如算力网络建设细则)与算力订单公告
算力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的关键转折期。智能算力将成为未来算力增长的核心力量,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37.3EFLOPS,占全球总量的26%。国产替代与海外布局双轮驱动,将为算力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技术迭代加速,光芯片、液冷等新技术正重塑算力格局。这些技术突破可能在未来3-5年内颠覆现有算力格局。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座,其战略地位将持续提升。随着AI大模型参数规模几何级数增长,对算力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30年,西部算力供给占比将大幅提升,形成更加均衡的全国一体化算力布局。
技术出海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中国算力企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光芯片、液冷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投资者应以长期视角看待算力投资,把握产业结构性机会,而非短期炒作。@圆信永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