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第三季度市场行情回顾:
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牛市格局,主要指数之间分化加剧。上证综指自3500点一带震荡上行,一度逼近4000点关键整数位。与此同时,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等成长类指数表现更为突出,涨幅分别达到29.25%、50.40%和49.02%,明显跑赢主板指数。(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6.01-2025.09.30)
科技主线表现强势,市场量能显著放大
科创板与创业板成为三季度市场中的亮点。科创5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单季度涨幅在50%左右,显著领先于其他宽基指数。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细分领域的快速上涨。与之相伴的是市场成交量的明显增加,三季度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2万亿元,并连续十个以上交易日维持在万亿级别。8月下旬单日成交额一度突破3万亿元,创出年内新高。成交量的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尤其是AI算力、半导体和机器人等热门领域。
交易结构高度集中,小盘风格相对弱势
三季度市场呈现出趋向极致的交易结构,资金高度集中于科技成长板块。从行业表现来看,通信、电子等行业涨幅超过40%,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行业涨幅也超过20%。相比之下,除银行板块出现逆势下跌外,多数传统行业表现相对平淡。尽管三季度中证1000指数、中证2000指数和万得微盘股指数涨幅分别为19.17%、14.31%和16.24%,但仍远低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涨幅。资金集中追逐科技龙头的现象较为明显,市场成交分布相对较窄,科技板块的虹吸效应导致传统行业及小市值股票面临流动性压力,这种趋向极致的市场结构使得传统行业和小微盘股表现相对较弱。
我们认为,交易结构趋向极致分化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人工智能、半导体国产化、新能源技术等产业趋势明确,加上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其二,公募基金、量化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集中配置高流动性龙头股,资金抱团进一步强化了“强者恒强”的效应;其三,在市场整体情绪偏谨慎的背景下,资金更倾向于追逐确定性较高的成长赛道,从而导致流动性分层现象加剧。
二、2025年第四季度市场展望:
此前高度集中的交易结构导致市场出现明显的流动性分层,短期内对传统行业及小市值板块形成流动性挤压。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市场曾多次出现交易结构极致化的情况,但这种极端分化状态通常难以持续,最终均会回归风格再平衡。展望四季度,前期接近极致的市场结构有望趋于缓和,市场投资机会或将更加多元化。
市场环境展望:
四季度A股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总体较为有利。政策层面,美联储在9月实施了年内首次降息,四季度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较大。国内正处于“十五五”规划政策部署的关键时期,政策预期逐步增强。流动性方面,人民币汇率回升吸引外资流入,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的趋势预计仍将延续。四季度市场成交量可能从三季度的高位逐步回落,流动性分层状况有望改善,从而促进市场风格趋向均衡。
市场风格展望:从极致分化到均衡回归,小盘股或重现超额收益
预计四季度市场风格将从三季度的极端分化转向均衡。前期涨幅较大、成交过于集中的板块可能面临调整压力,而低估值、涨幅相对较小的板块有望迎来补涨机会。从市场成交分布来看,三季度科技板块的强势表现及成交集中,对小市值及低估值板块形成流动性压制,这种极端结构或难以长期持续。资金可能从高度集中的科技板块流向其他低估值和小市值领域,从而推动市场风格实现再平衡。
市场情绪钟摆已摆动至一端,短期内被流动性边缘化的小微盘股可能正在积累配置机会。从绝对估值的角度观察,截至2025年9月30日,万得微盘股指数对应PB为2.45倍,相对于中证2000(2.85倍)、中证1000(2.54倍)等市值风格指数均更低。前期市场趋向极致的交易结构造就了小微盘资产相对的估值洼地,同时短期的超额收益出现明显的回撤。随着市场风格逐渐走向均衡,小盘股超额收益有望在四季度重新显现。特别是基本面扎实、前期涨幅不大、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符合产业政策方向、具备技术优势但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小市值公司,可能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和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文中数据来源于Wind,本文中所阐述到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当前时点的看法,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对任何证券作出判断。因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当中所陈述到的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会发生调整和变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金,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