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的N种可能# #定投的N种可能#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
接触基金定投前,我总在“追涨杀跌”里打转——看到某板块暴涨就匆忙入场,跌了又慌不择路割肉,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本金。直到两年前开始定投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我才慢慢摸透定投的“门道”,也真正体会到“分批投入、摊薄成本”的魅力。
最初选择这支基金,是看中它的均衡持仓风格。不同于单一赛道基金,它既配置了消费、医药等稳健板块,又包含科技、新能源等成长型资产,基金经理在行业轮动中也比较克制,不会盲目追逐短期热点。这种“不偏科”的特质,正好适合我这种追求稳健、又想分享行业成长红利的投资者。我设定了每月10号自动扣款1500元,一开始没抱太高期待,只是想试试“强制储蓄+长期投资”的模式。
定投的前半年,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也跟着出现了小幅浮亏。看着账户里的负数,我难免有些焦虑,甚至动过“暂停定投”的念头。但转念一想,定投的核心不就是“在低位多买份额”吗?如果现在停了,反而错失了摊薄成本的机会。于是我咬着牙坚持,甚至在某次基金跌幅超过5%时,手动多补了500元。现在回头看,正是那段时间积累的低价份额,为后来的收益打下了基础。
真正让我感受到定投魔力的,是去年下半年的市场反弹。随着消费复苏、科技板块回暖,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的净值开始稳步回升,账户浮亏不仅逐渐收窄,还慢慢有了正收益。到今年年初,定投满一年半时,我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2%,远超同期活期存款和定期理财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种收益来得很“踏实”——没有惊心动魄的波段操作,只是靠着每月固定投入,跟着基金慢慢成长。
不过定投也不是“一投了之”,我会定期跟踪基金的表现,但不会频繁查看净值。我通常每季度会看一次基金季报,重点关注持仓变化和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比如去年四季度,基金经理适度增加了新能源产业链的配置,减少了部分估值过高的消费股,这种调整既符合当时的市场趋势,也和基金的均衡定位不冲突,这让我更坚定了长期持有的信心。
现在定投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已经两年多了,它不仅帮我攒下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更让我养成了理性的投资习惯。我不再纠结于短期市场的涨跌,而是更看重基金的长期业绩和持仓逻辑。对我来说,定投早已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更像是一种“时间合伙人”——每月投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优质资产长期价值的信任。
未来我打算继续坚持定投,甚至计划在收入稳定后,适当提高每月的扣款金额。我始终相信,定投的魅力不在于“一夜暴富”,而在于“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选对基金、坚持下去,时间总会给耐心的投资者一份满意的答卷。@兴华基金


$兴华景和混合发起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