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投资大咖秀】解读智能驾驶板块》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与投资机会。首先,嘉宾分析了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处于L2-L3阶段,新能源车在搭载系统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其次,介绍了国内智能驾驶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尤其在商业化落地方面领先。然后,解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包括芯片、传感器等核心环节。最后强调该产业处于快速扩张期,预计2028年渗透率达60%,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中航基金旗下的智选领航产品聚焦该领域投资。
1 郑长斌解析智能驾驶投资。
中航基金基金经理郑长斌介绍了智能驾驶的定义和分级,指出当前系统主要处于L2辅助驾驶阶段,并解释了未来向L5无人驾驶的发展路径。他还提到智选领航基金聚焦该领域投资方向。
2 智能驾驶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朱晓彤指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处于L3级别以下,仍需人类主导操作。未来需通过算法迭代和硬件升级逐步实现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系统虽可搭载于燃油车,但新能源车在电气架构和电力供应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更常见于新能源车型。技术核心在于传感器和决策系统,不依赖动力类型。
3 燃油车搭载自驾系统成本较高。
朱晓彤比较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搭载自驾系统的差异。燃油车电瓶电量小且不稳定,响应速度慢,需改造电气架构,成本增加2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电力充足,响应快,搭载L2系统成本不到1万元。特斯拉Model Y开启辅助驾驶时,百公里耗电约19-20度。
4 智能驾驶系统需电力稳定供应。
朱晓彤指出智能驾驶系统在燃油车上应用时需保证电力供应充足且稳定,传统铅酸电池易受干扰。他提到自动驾驶等级从L0到L5,L2级系统在多数场景下流畅,但特殊情况下仍需人类司机主导。高级别系统安全性更高,算法更复杂。
5 智能驾驶系统达到老司机水平。
朱晓彤介绍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会随着L级别的提高而增强,但安全性仍需专门测试认定。燃油车搭载智能驾驶系统会增加成本,新能源车在设计上更有优势。智选领航产品属于混合型基金,风险等级为R3,适合C3级以上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6 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全球领先。
朱晓彤指出,中美在智能驾驶技术和产业落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欧洲相对滞后。国内从2016年百度自动驾驶研究院起步,已培育出地平线、小马等领先企业,在商业化场景和规模化落地方面具有优势。虽然尖端技术与美国特斯拉仍有差距,但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已具备全球化竞争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7 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
朱晓彤介绍了国内智能驾驶产业的领先地位,指出大众等国际车企与地平线、小鹏汽车等国内企业合作,采用其自动驾驶方案。他提到智能驾驶系统由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执行控制三部分组成,涉及传感器、芯片和算法等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8 智能驾驶系统核心与投资行情。
朱晓彤介绍了智能驾驶系统的三个核心:决策规划、控制执行和电气化自动执行系统,强调了迭代升级的重要性。他还分析了智能驾驶板块今年的行情,指出一季度表现强劲,二季度调整,三季度再度走强,近期有所回落,并解释了波动原因。
9 智能驾驶产业中长期发展向好。
朱晓彤分析了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前景。他指出,智能驾驶不仅是短期题材,而是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产业级机会。当前国内渗透率约10%,预计2028年达60%。产业处于从1到N的快速扩张阶段,未来3-5年将大幅增长。他还提及港股市场的核心公司及投资ETF的建议。
10 智能驾驶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朱晓彤介绍了智能驾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重点提及上游的智能驾驶芯片和传感器环节,中游的激光雷达领域,以及下游的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他指出这些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成长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领先企业。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