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靴子”终于落地!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4.25%~4.50%下调至4.00%~4.25%,降息25BP。
随着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启,港股市场再度成为焦点。Wind数据显示,9月1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突破27000点、6400点,双双创近四年新高。
事实上,港股在历经短暂“下蹲蓄力”后,自4月起便开启了持续反弹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自4月8日以来分别累计上涨33.87%、43.01%。(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需谨慎。)
港股为何走强?这波行情能否延续?
诸多利好释放,港股行情值得期待
本轮港股的强势表现,主要是受到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驱动:
1、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降息利于全球流动性释放。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资产,有望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流入,短期内市场信心或将得到提振。
复盘历史数据发现,在美联储降息阶段,恒生科技指数相对有一定的行情表现。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VS恒生科技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年1月1日-2025年9月19日。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需谨慎。)
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也同步跟进降息,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港股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间接提振盈利预期。
1、南向资金持续买入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加速“南下”,开启港股“买买买”模式。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超万亿,达11097.30亿港元,创历史单年新高。(以上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不仅为港股带来了实打实的资金增量,也反映出内地资金对港股长期价值的认可。
2、国内AI进展加速
港股聚集了大量中国科技龙头,其中不少科技龙头标的具有稀缺性。近期,科技圈AI“好消息”频传,有望为港股科技板块带来新一轮成长动能。
一方面,互联网龙头公司AI业务增长得到中期业绩验证。以某头部电商企业为例,其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云业务收入创下三年来最高增速。
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龙头公司已启用自研芯片训练新一代AI大模型,有助于降低对外部芯片的依赖,提升算力效率并控制成本。
4、估值仍具备吸引力
尽管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亮眼,已积累了一定的涨幅,但对比全球主要股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目前12.04倍、23.86倍的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具备投资性价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19日,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综合来看,美联储重启降息、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利于内外资形成共振,叠加AI催化以及低估值优势,港股后市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如何把握港股市场机遇?
面对港股当下的配置机会,不妨试试“哑铃策略”,一端关注红利资产,另一端关注科技资产,力争进退有度,较好平衡风险与回报。
红利力增底气
红利资产往往具备高股息、高分红优势,或可作为权益组合的稳健选择,在港股市场震荡阶段,有助于起到平滑波动的作用。
以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QDII)(A类:022325,C类:022326)跟踪的港股通高股息指数(CNY)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在近5年的震荡行情中,港股通高股息指数(CNY)累计涨幅为32.18%,年化波动率为20.95%,均优于同期恒生指数。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0年9月20日-2025年9月19日。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恒生指数期间年化涨幅分别为5.81%、1.68%,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需谨慎。)
此外,在当前的利率下行环境中,港股红利的股息率更具吸引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港股通高股息指数(CNY)股息率为5.86%,高于同期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水平(4.87%),也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8%)。
在指数保持高股息率的同时,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QDII)也积极践行分红,力争让投资者享受高股息资产的红利回报。9月23日,该基金公告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0.03元。(注:分红条款的具体内容以基金合同为准。基金分红并不代表总投资的正回报,基金存在收益波动风险,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它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
科技力争收益
科技资产高成长、高弹性,像是市场上涨阶段的“进攻矛”,有助于捕捉港股市场机遇,或将增强权益组合投资回报。
以长城恒生科技指数(QDII)(A类:024148,C类:024149)跟踪的恒生科技指数为例,该指数汇聚A股稀缺科技龙头,覆盖线上零售商、数码解决方案服务、游戏软件等多个科技细分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自去年“924”以来的回暖行情中,恒生指数累计上涨45.48%,而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为70.20%,显著领跑。(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需谨慎。)
(数据来源:Wind,所属行业为恒生三级行业,截至2025年9月19日。以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投资需谨慎。)
此外,对比历史估值,当前恒生科技指数的PE(TTM)处于近5年35%的较低分位水平,仍具备估值修复空间。(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