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港股通科技吗#
作为在基金市场摸爬滚打五年的老基民,见过太多追涨杀跌的遗憾,也更懂“选对赛道+选对标的”的重要性。近期反复研究后,我果断重仓了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06),今天就带大家深度拆解这只基金的核心竞争力,聊聊我为何坚定看好港股科技赛道,以及这只基金的独特魅力所在~

一、为何锚定港股通科技赛道?三重共振的黄金窗口期已至
在我看来,当前的港股通科技赛道正处于“政策+资金+产业”三重利好的叠加期,这样的布局机会可遇不可求。
从政策面看,美联储9月开启的预防式降息周期,为港股科技股注入了关键流动性支撑。历史数据显示,预防式降息周期中港股科技股平均涨幅达31.7%,而市场预期年内累计降息幅度将达50-75基点,宽松环境下成长板块的估值修复动力十足 。国内层面,新质生产力政策与“人工智能+”行动形成共振,香港《施政报告》推出的“科企专线”更直接提升了科技板块的流动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资金面的信号同样明确。2025年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科技板块已超3600亿港元,同比大增4倍,1-8月累计净流入更是高达9790亿港元,内地资金定价权的增强有效对冲了外资波动风险 。与此同时,主动外资也在加速回流,8月净增持中国科技股4.77亿美元,而当前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比例仍较全球市值占比低配6.1个百分点,后续增配空间广阔。
产业端的突破则为赛道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覆盖了互联网、半导体、创新药、智能驾驶等多个高景气领域,其中腾讯、阿里等企业的AI相关收入已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业绩拐点清晰可见。更值得关注的是,板块正从传统互联网估值体系向“AI赋能+硬件自主”的新估值锚切换,这种范式转换将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
估值优势更是让这个赛道显得极具吸引力。截至2025年10月,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仅22倍,处于近5年15%分位,较纳斯达克科技指数折价37%,较A股科技类指数平均折价超50%,这种估值洼地效应在全球科技板块中尤为突出 。低估值叠加高成长,这样的赛道组合堪称投资界的“黄金搭档”。

二、为何选择兴银这只基金?四大核心优势直击投资痛点
在众多港股科技主题基金中,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能脱颖而出,成为我的重仓之选,源于其在跟踪标的、费率结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上的全方位优势。
首先是标的指数的精准卡位。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个指数的编制规则堪称“优中选优”——从港股通标的中剔除成交不活跃、营收连续负增长、研发投入不足3%的企业,精选50只市值大、流动性好的科技龙头。前十大权重股涵盖小米集团-W(10.9%)、腾讯控股(9.55%)、比亚迪股份(9.22%)、阿里巴巴-W等行业巨头,合计权重近70%,既能充分享受龙头企业的增长红利,又通过覆盖TMT(47.92%)、汽车(22.03% )、医药(17.43%)等多个领域,有效分散了单一行业风险 。相较于恒生科技指数,它在创新药与智能汽车领域的覆盖更全面,弹性也更突出。

其次是极具竞争力的费率结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费率是影响长期收益的重要因素。这只基金的管理费率仅0.50%,托管费率0.10%,在股票型基金中处于较低水平。更关键的是,作为C类份额,它免申购费,赎回满7天即可享受0费率,极大降低了中短期交易的成本,非常适合定投或灵活调整仓位的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更是让我放心。该基金的目标ETF由林学晨共同管理,其中林学晨自2024年3月任职以来,任职期内收益高达114.35%,远超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他们采用的完全复制法,力求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精准的跟踪能力确保了投资者能充分分享标的指数的成长收益 。

最后是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只基金的风险控制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通过成分股的稳定性降低换手成本,实现波动率管理;二是当前22倍的市盈率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形成下行保护;三是成分股均为港股通标的,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提供了坚实的流动性保障。从数据来看,其跟踪指数的近一年夏普比率达1.72,部分相关指数更是达到2.0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在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

三、我的投资逻辑:用理性布局把握时代红利
作为一名稳健型投资者,我选择这只基金的核心逻辑,是看中它“用低成本拥抱高成长赛道”的独特价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港股不仅面临较高的资金门槛,还需要应对复杂的交易规则和汇率波动风险,而这只联接基金通过投资目标ETF,让我们用一笔小额资金就能一键布局50只港股科技龙头,完美解决了个体投资者选股难、风控难的问题 。
从市场情绪来看,当前全市场港股科技类ETF近一月净流入达329.43亿元,资金加速布局的趋势非常明显,借道基金参与已成为市场共识。而这只基金的C类份额规模自成立以来增长迅速,截至2025年6月30日,环比增长已达202.65%,足见投资者对其认可程度 。
展望未来,港股通科技板块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美联储持续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AI商业化落地带来的盈利上修、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市值提升,这三大因素将共同推动板块实现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击”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采用定投策略平滑波动,长期持有有望收获丰厚回报;即使是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也可将其作为组合中的进攻性配置,分享科技产业升级的时代红利。

西江月·咏港股科技与兴银基金
降息东风送暖,港股科技扬帆。
龙头齐聚展宏图,估值修复可期。
兴银精耕细作,低费直抵前沿。
智投蓝海启新篇,共赴成长盛宴。
这只基金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如果你也看好港股科技的长期价值,不妨重点关注一下~ 投资路上,选对标的就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属于自己的投资机遇!@兴银基金
#我看好港股通科技未来的表现# 港股科技布局:偏爱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的三大理由 估值洼地与成长共振,布局港股科技正当时 我选择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023506),因其是参与港股科技浪潮的精致工具。该基金成立半年涨幅达22.05%,展现精准跟踪能力。 港股科技赛道吸引力显著。当前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约24-28倍,处于近十年35%分位以下,显著低于美股纳斯达克。而2025年预计净利润增速达99.44%,形成“低估值高增长”的罕见组合。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年内净买入超3600亿港元,形成估值修复与成长动能的双重助力。 该基金独具三大优势:跟踪指数覆盖互联网(40%)、半导体(30%)、创新药(20%)等硬核赛道,前十大重仓股含腾讯、小米等龙头;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每年综合费率仅1%;基金经理刘帆(FRM)与林学晨(CFA)具备丰富指数管理经验。 建议采取“定投 回调加仓”策略,将基金作为组合的“进攻先锋”,占比控制在15%-20%。@兴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