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港股通科技未来表现#$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代码:023506)。
要是问2025年投资圈最有话题性的板块,港股科技绝对得算一个,一会儿跟着美联储降息消息冲高,一会儿又受外资波动影响回调,10月中旬还刚经历过单日3%以上的跌幅,转头又拉出2.5%的反弹。不少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板块到底是机会还是“坑”?其实把背后的逻辑捋清楚就会发现,港股科技的投资前景早藏在政策、资金和估值的细节里了。
最核心的“钱袋子”逻辑就是全球流动性的东风已经吹来了,对港股科技这种成长型板块来说,利率高低简直是“生命线”,而现在美联储正踩着降息的油门往前走。2025年9月已经先降了25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年内累计降息能到50-75基点,这可是实打实的利好 。要知道历史数据摆在那儿,每次美联储搞“预防式降息”,港股科技股平均能涨31.7%,这背后的传导路径特别清晰:美元一弱,港币汇率压力就小了,香港金管局不用再“抽水”,市场里的钱自然变多;中美利差收窄后,外资也愿意回头买新兴市场资产,8月以来主动外资已经开始持续流入中国,这还是2024年“924”政策后的第一次长线资金回流 。
更关键的是,这次是“内外双宽松”。国内这边下半年预计MLF利率还要降10-15基点,加上南向资金简直是“神助攻”——2025年南向资金买港股已经超1万亿港元,创了互联互通开通以来的新高,其中科技板块就占了30%的成交份额,单是净买入科技板块的金额就超7300亿港元,同比翻了好几倍 。以前外资一撤港股科技就慌,现在南向资金和外资形成了“双引擎”流入,8月两者累计净流入快1万亿港元,南向资金的成交占比都升到55.9%了,内地资金的定价权越来越强,就算外资短期波动也能扛住。
现在的港股科技早就不是只靠互联网龙头撑场面了。最明显的变化是AI真的从“概念”变成了“钱景”,国务院专门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把AI当成核心引擎推,阿里、腾讯这些巨头的AI相关收入已经连续8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完全不是虚的 。而且板块结构越来越“硬”,以前大家想起港股科技就是互联网,现在半导体、创新药、智能驾驶这些赛道都成了主力。像中芯国际靠着17%的研发费用率稳坐权重股,南向资金持有它的市值占比都快40%了,这背后其实是对技术自主可控的布局 。
截至2025年9月,恒生科技指数的动态市盈率才24.2倍,在近十年里只排到35%的分位,意思是比过去65%的时间都便宜。对比一下其他市场,美股纳斯达克是38倍,A股创业板更是45倍,港股科技的性价比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细分板块更划算,软件服务板块PE21.8倍,半导体28.1倍,都没到历史中枢水平。更有意思的是AH溢价指数现在127.5%,也就是说港股比A股折价27.5%,在美元走弱的周期里,这种折价大概率会慢慢收窄,这本身就是个赚钱机会 。#你看好港股通科技吗# @兴银基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