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港股通科技吗##我看好港股通科技未来的表现#作为关注港股科技的投资者,我虽未直接持有$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06)$,但会持续关注它的表现。这只基金跟踪的中证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近期市场讨论热度较高,尤其是其“均衡性”和“弹性”特点 。以下结合指数特征、市场环境和个人观察,谈谈我对港股通科技未来表现的看法。
一、指数定位:不止互联网,更覆盖“硬科技”与创新药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最大的特点在于行业分散但龙头集中。它从港股通范围内筛选50家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稳定的科技企业,覆盖互联网、智能汽车(如比亚迪)、创新药(如百济神州)、半导体等多元赛道 。与纯互联网指数相比,它降低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更像一张“科技全产业链船票”。
例如,前三大成分股小米、比亚迪、阿里合计权重约30%既有消费电子龙头,也有新能源车和互联网巨头。这种结构在AI技术迭代周期中,既能捕捉硬件(如半导体、汽车智能化)机会,又能分享软件应用(如互联网、云服务)红利,比单一赛道指数更适应轮动行情 。
二、看好理由:估值洼地、资金面改善、产业趋势三重驱动
1、估值安全垫较厚
截至2025年9月,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约22.5倍,处于近5年28%的低分位水平,显著低于美股纳斯达克指数。而港股通科技指数今年虽涨超57% ,但估值仍低于历史中枢,纵向对比仍有修复空间。
2、南向资金持续“抄底”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最重要的增量来源:2025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09万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以来纪录。这些资金重点加仓AI相关科技龙头,说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科技资产的长期价值认可。兴银基金的二季报也提到,南向资金是推动港股上行的重要动力。
3、AI产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当前AI技术正从模型层走向应用层,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既有阿里、腾讯等布局大模型的应用端企业,也有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受益于智能驾驶硬件的公司。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更容易抓住AI落地期的轮动机会。此外,国内对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支持,也为指数中的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催化剂的可能 。

三、投资体验:高弹性需搭配耐心
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波动性不容忽视。历史数据显示,其最大回撤可超过30% ,但长期年化收益(6.37%)优于恒生科技等同类指数。这类资产更适合用闲钱定投或分批布局,尤其是在市场情绪低迷时逆势加仓。
以兴银这只基金为例,作为ETF联接基金,它通过投资场内的港股通科技ETF间接跟踪指数,优势是门槛低(无需港股账户)、费率透明(管理费0.5%),但需注意短期赎回费(持有<7天费率1.5%)。对于普通投资者,定投可能是平滑波动的好方式。
四、风险与提醒:港股市场的外围变量
港股受海外流动性影响较大,美联储利率政策、国际关系变化可能引发短期震荡。但中长期看,当前估值已部分反映悲观预期,若未来降息周期开启或企业盈利改善,板块弹性可能快速释放。
结语:机会大于风险,但需用“闲钱”布局
综合看,港股通科技指数在估值、资金、产业趋势上均具备优势,而$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06)$作为港股通科技相关基金,适合希望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又能承受一定波动的朋友。如果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长线升级,当前区间值得逐步积累份额,但务必控制仓位,避免单笔重仓。@兴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