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原本以为A股会弱一点,因为马上就要放长假了,肯定有一批止盈资金要持币过节的,我知道有人上个礼拜就已经清仓了。
上午市场除了创业板和港股之外,基本也乏善可陈,似乎就是这么个剧本。
结果下午风云突变,券商带头起飞。
马上要放假了,突然拉牛市旗手,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趁着机构有些人已经休假,来偷袭?
难道准备节前最后两天打出行情,然后趁着国庆期间发酵舆论,等国庆回来再卖给接盘的吗?
难道准备把去年的剧本再来一遍?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指数的大新闻
3季度是真正牛市逼空的时点,也是踏空资金跑步进场的时点。
到了9月,随着市场震荡变大,已经恐高情绪蔓延,不少朋友对估值的担心已经高于踏空的焦虑了。
所以3季度的ETF规模变化是值得看一看的。
这个季度应该有20只ETF破了百亿关口。
大厂之间在ETF方向的角逐也更激烈了。
然后是上周五吧,兴全也上报了沪深300质量指数基金,这两天的讨论也比较多。
兴全要搞ETF不新鲜,只不过大家对他家究竟要做什么指数比较感兴趣。
沪深300质量就是在300指数里面用高质量因子挑成分股,长期看质量因子肯定有效的。
只不过,2021年之后的这几年质量因子确实是挨揍状态,毕竟茅哥本茅都是挨揍状态,所以指望300质量短期有亮眼发挥,概率不大,还是得等基本面。
但站在目前的位置看,我承认现在是质量因子很好的介入窗口。
不只是针对300质量,也包括红利质量。
我关注的华宝证券的时光旅行者投顾,在8月就开始增加红利质量的配置占比,所以兴全现在发300质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其次,鹏扬有一个300质量低波指数。
2021年5月成立的,这也是个不错的贝塔,放到现在和沪深300全收益对比了一下,超额也很明显。
但有一点,这个超额好像主要是靠2021年6月那波拔起来20%的,然后后面几年超额好像就没这么明显了?
鹏扬这只规模不到3个亿,我倒是觉得鹏扬可以利用兴全这次上报300质量带来的流量和话题度,多曝光一下。
做不做ETF,其实都有道理
兴全ETF要落地,那很多朋友自然而然cue到上海其他专注于主动管理的基金公司,到底要不要搞ETF,我看又提到了中欧和交银。
我想说的是,短期内不管中欧还是交银应该都没有发ETF的打算。
中欧前段时间的策略会,还专门提过这件事。
因为ETF属于效率致胜的品种,跟中欧一直在做的主动投资、研究致胜是两个打法。
硬转会不会影响整个公司的人员激励制度,会不会与公司的整体文化不贴合,这些都是问题,具体的我在《中欧基金的资管工业化,已经向前了一步》,已经写完了,这里不赘述。
从2023年开始,中欧做的投研体系工业化到今年正是一个开花结果的窗口,3季度这个行情,不管是主动基金还是布置的场外指数基金,都有一定的收获。
科技组组长杜厚良,年初写的时候还没有业绩,3季度终于有了,是科技战队里收益最好的。
而冯炉丹,我已经写过好几遍了不多说。
包括AI科技方向的指数,中欧也这边也有产品卡住了贝塔...
既然现在主动基金方向有正反馈,场外指数该布也布了,而ETF的竞争又比较激烈,那先观望着,也未尝不可。
今年行情好起来之后,主动基金规模照样能涨,说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赚钱是最重要的。
既然这样,多做研究、把业绩搞好,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这是短期的观点,我们不知道A股未来会到哪里去,所以未来,机构发展的战略会可能也会跟着改,这个我们到时再看。
股债恒定ETF的新闻
比起单纯的权益ETF,我现在对多策略指数更感兴趣。
上午看财联社报道了,多家基金公司接到股债恒定ETF系统改造要求,新产品最快可能会在11月上报的消息。
先说结论,这是好东西,值得重点关注。
关于股债恒定指数属于多资产指数,而多资产ETF,在年初证监会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就有记载。
3月,我在《务必重视多资产ETF》,写过一篇中证红利股债风险平价指数,也提到了这一点。
今年中证指数公司的确发布了一些,包括中证A500、中证现金流、中证红利低波等股债恒定指数,就是为了后边产品化铺路的。
所谓股债恒定ETF,其可以理解为主动管理的固收+的指数产品化。
设计了5/95,10/90,15/85,20/80,30/70几个配置中枢。
优势在于清晰透明,客户是啥风险偏好,就配对应比例的股债恒定产品,你也不用担心基金经理有偏离。
股债恒定ETF,适合机构客户也适合大户做配置,也适合FOF、投顾、私募、银行理财等配置型资金,因为这是一个资金容量大,还大概率不会出错的工具。
要说未来对固收+、包括FOF等主动管理的资产配置工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不好评价,但可以肯定,会像主观多头一样受到指数化的影响。
但在股债恒定产品的早期阶段,规模能不能起来,这说不好。
第一,ALLW,今年桥水上市的那只全天候ETF,今年上市之后的规模是4.13亿,其实就还没做起来。
第二,散户配ETF更喜欢高弹性,因为科创板、港股通门槛高,有单价高的股票一手一手加仓压力比较大,ETF成为了替代股票的工具,所以科创板、港股通、酒这些ETF,散户都很喜欢。
但对资产配置,很多人还没到这个门槛,也不是真的感兴趣。
所以从散户买ETF的角度,我觉得股债恒定一开始的预期不宜过高,得慢慢来,一点点让大家接受。
第三,不只是基金公司在考虑多策略ETF,银行理财也在多策略指数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比如招银理财最近和中诚信定制的指数也比较多,可能后边也会产品化。
反正,后边资产配置方向应该还是有很多产品可挖掘的,对多策略指数我确实比较期待。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