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将$前海开源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C$ 加入自选。
投资圈里有句老话:“投资就要投主线,要不然一年就白做。”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几年的A股行情,会发现每年都有1-2条的投资主线,19-20年的白酒、新能源,23-24年的高股息红利资产,还有长牛了好几年的美股科技,那么今年又会是什么成为投资主线呢?我个人认为会是科技行业!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判断呢?理由也很简单,低成本的Deepseek大模型让中国科技资产有了新突破、新故事、新梦想!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科技行业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海外科技,现在低成本的Deepseek大模型问世,让中国科技行业看到了新的希望,更是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新故事,“Al+”从空谈变成实际应用落地,都会给这些科技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中国科技资产重新定价正在进行中。

那么,当下的科技核心资产又会是什么呢?我想是国产替代、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等等众多板块。不过,直接投资科技个股的风险还是过高,科技行业一直都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踩雷,导致血本无归。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通过指数基金的方式来投资科技行业,通过指数定期选股的方式来剔除潜在风险,虽然放弃了一定的超额收益率,但是“慢既是快”,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而北证50指数就是我近期重点关注的一个科技主题指数,市场上的科技主题指数有何多,比如科创50、创业板50、科创芯片、中证科创创业50等等,我为什么会特别关注它?今天就借着前海开源基金社区活动的机会,聊聊我的真实想法。
首先吸引我的是北证50指数本身的“硬核”基因。它打包了北交所里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龙头公司,就像一张精选的“尖子生”名单。最关键是,这里面超过62%的公司是国家认证的“专精特新”企业,比科创50(42%)还要高!这意味着它们不是普通公司,而是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极强的“小巨人”。看看它们扎堆的行业——新能源电池、光伏、AI算力、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全是国家砸下5.66万亿真金白银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前十大重仓股像医美领域的锦波生物、新能源龙头贝特瑞、AI算力黑马并行科技,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实力派,科技浓度直接拉满。

其次打动我的是它惊人的爆发力和弹性空间。北证50成分股平均市值才57亿左右,妥妥的小微盘风格。这种盘子小的公司,一旦风口来了,涨起来特别猛。数据说话:从2022年4月底指数基日算起,年化涨幅接近11%;更夸张的是自去年“924行情”反弹以来,它一骑绝尘涨了169.80%以上,把其他主流指数远远甩在后面!这背后除了成长性,还得益于北交所独特的30厘米“大长腿”制度。相比主板10%、创业板20%的限制,30%的波动空间意味着机会和风险都放大,对想博取超额收益的人来说,吸引力巨大。当然,这也意味着心脏要够强,但通过基金分散持有50只股票,比单押个股还是稳多了。

第三点让我安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流动性改善。北交所就是国家打造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定位清晰,支持力度只会增不会减。最近还有个重大信号:北交所于六月底推出的“北证专精特新指数”,这说明上层也在着力提升这批“小巨人”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便利性。流动性方面更直观,2025年以来北证50日均成交额冲上300亿元,钱进来了,买卖就顺畅多了,不再是以前“想卖卖不掉”的窘境。

市场上相关的北证50指数基金那么多?我为什么独爱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A:023441,C:023442)?我看重它几个实实在在的优势:
1. 费率够低:C类份额0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赎回也免费,每年管理费0.5%+托管费0.1%,比同行普遍低20%-30%。省到就是赚到,尤其对我这种小散,成本敏感,省一点是一点,哈哈。
2. 基金经理靠谱:黄玥经理有22年证券从业经验,管了多年指数基金,量化投资经验丰富。跟踪指数这种活,经验老道的团队更让人放心。(为何有如此感慨,因为之前买过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连续业绩比较基准都跑不赢,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只指数基金)
3. 船小好调头,超额收益明显:截止今年二季度,AC份额规模合计仅为1.44亿,属于“小而美”的指数基金,其A类分额累计收益率为23.78%,同期北证50指数涨幅仅为14.06%,同类平均收益率为16.41%,轻轻松松跑赢指数和同类型基金,超额收益率为9.72%,可谓是非常优秀。
当然,投资没有稳赚。北交所公司普遍处于成长期,波动大是事实,估值目前也不低(动态PE超70倍),需要些胆量。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看好中国“硬科技”小巨人的未来,愿意用一部分闲钱去分享它们的高成长,同时又想省心省力、降低成本,那前海开源北证50指数基金确实是个值得放进自选基金池、好好研究的工具。我自己是把它加自选观察了,准备用定投的方式慢慢参与,毕竟波动大的地方,分批入场更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