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度版本答案# $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

2025Q4投资:我选“进攻的矛”!博时科创板芯片ETF联接C配置策略
2025年四季度的市场大幕已然拉开,关于“进攻的矛”与“防御的盾”的选择再次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在全球科技变革加速、国内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的背景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以“进攻”姿态布局——将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022726)作为核心配置,既看重其背后芯片产业的高成长潜力,也认可其作为指数型工具的精准性与便捷性。这份配置并非盲目追高,而是基于政策、产业、产品三重逻辑的理性决策,下面分享我的完整投资思路与规划。
选择“进攻的矛”而非“防御的盾”,核心是判断四季度市场的核心主线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经历前期市场调整后,传统防御性板块的估值优势已逐步弱化,而政策驱动下的硬科技赛道正迎来“政策+资金+需求”的三重共振。“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芯片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核心层面,这种顶层设计的支持力度远超以往单点政策支持,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为行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从产业基本面来看,芯片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这是我敢于“进攻”的核心底气。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突破,成熟制程国产化率向60%冲刺,先进制程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设备材料领域国产化渗透率持续提升,而高端芯片、核心设备等环节的国产化缺口,恰恰构成了未来数年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下游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AI算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催生了万亿级芯片应用需求,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关键的产品验证与迭代机会,形成“技术突破-需求落地-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当前市场调整为四季度布局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截至2025年11月初,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联接C近1个月出现6.46%的波动调整,短期估值压力得到有效释放,而市场普遍预期调整有望在11月中旬前后结束,新一轮行情正蓄势待发。从历史数据来看,该基金长期收益表现亮眼,近12个月涨幅达56.90%,近6个月和近3个月涨幅分别为46.68%和41.44%,充分证明了在产业红利释放期的赚钱效应,短期波动正是布局的好时机。
之所以选择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作为“进攻”工具,是因为它完美匹配了普通投资者参与芯片赛道的核心需求。作为被动型指数基金,它以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90%的比例投资于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通过间接跟踪标的指数,完整覆盖科创板上市的芯片全产业链优质企业,既避免了单一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能全面捕捉产业成长红利。对于缺乏专业选股能力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一键布局”的方式,能有效降低参与硬科技赛道的门槛。
产品的费率设计与灵活性更是加分项。作为C类份额,该基金免申购费,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大幅降低了波段操作和定投的交易成本;1元起投的低门槛,让投资者无需大额资金即可参与科创板芯片赛道,打破了优质科技资产的投资壁垒。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它采用被动跟踪策略,紧密贴合指数走势,既规避了选股失误的风险,又能完整享受产业整体上涨的贝塔收益,尤其适合把握趋势性行情。
基于以上判断,我的四季度配置计划围绕“定投打底+逢低加仓+仓位控制”三大原则展开。首先是定投打底,我将每月固定日期从工资中拿出3000元进行定额定投,通过纪律性投资平滑短期波动,避免因市场情绪影响买入时机。芯片板块波动较大,单一定投日可能错过极端低点,因此我采用“周定投+月补投”的组合方式,每周定投750元,若当月基金净值回调超过5%,则额外增加1000元补投,进一步摊薄持仓成本。
其次是逢低加仓策略,我设置了明确的加仓阈值:当基金净值单周回调超过8%或月度回调超过10%时,启动加仓计划,每次加仓金额为初始定投额的1.5倍,即4500元。但加仓并非无限制,我设定了季度最大加仓次数不超过3次,避免因过度加仓导致仓位集中度过高。同时,我会关注产业催化事件,如核心技术突破、政策落地、行业数据超预期等,若出现此类利好但基金尚未大幅上涨,也会适度加仓把握机会。
仓位控制是“进攻”中不可或缺的风险对冲手段。尽管看好芯片赛道的长期潜力,但我仍将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联接C的仓位控制在总资产的18%-22%,既保证能充分享受行业上涨收益,又避免单一赛道波动对组合造成过大冲击。剩余资金将配置部分债券基金和宽基指数基金作为“防御垫”,形成“核心进攻+辅助防御”的组合结构,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控制整体风险。
对于后市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也做好了应对准备。芯片行业属于高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的中高风险板块,政策落地进度、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板块回调。若基金净值出现超过20%的深度调整,我会暂停加仓并重新评估产业逻辑:若只是短期市场情绪导致的波动,将坚持持有并等待估值修复;若产业基本面发生实质性变化,如需求不及预期或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则会适度减仓控制损失。
有朋友质疑,在市场不确定性仍存的情况下,选择高波动的芯片板块作为“进攻”方向是否过于激进?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规避所有风险,而在于识别确定性的趋势并承担可控的风险。当前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浪潮是时代必然,政策支持与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形成了强大的成长动能,短期波动不过是长期上涨趋势中的插曲。正如市场观点所指出的,科创芯片真正的史诗级涨幅还未完全到来,经过调整后仍处于具备性价比的布局阶段。
回顾以往的投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把握时代主线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过去几年,那些聚焦政策支持、产业升级的赛道往往表现突出,而芯片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载体,正是当前最明确的主线之一。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联接C作为跟踪这一赛道的优质工具,凭借其精准的指数跟踪、低费率、高便捷性的优势,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产业成长的最优路径。
2025年四季度,是布局全年科技行情的关键节点。选择“进攻的矛”并非鲁莽冲动,而是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对产品特性的充分认知。我的投资策略可以总结为:以长期视角看待芯片产业的成长价值,以定投和逢低加仓的方式应对短期波动,以合理的仓位控制防范风险。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与其纠结于短期市场的涨跌,不如坚定布局具备长期确定性的优质赛道。
未来,我将持续关注芯片产业的发展动态,包括国产化率提升进度、核心技术突破情况、下游需求增长数据等,但不会因短期波动而频繁调整策略。我相信,在国家战略持续加码、国产化替代纵深推进、下游需求持续扩张的三重逻辑支撑下,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将能带来可观的长期收益。对于同样看好科技赛道、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而言,不妨借鉴这一配置思路,在四季度的市场中,以“进攻”姿态把握时代赋予的投资机遇。@博时基金 @高贵典雅的远青2 @平等冉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