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度版本答案# $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

四季度配置:以“科创芯片之矛”破局,攻守兼备赢成长
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
2025年四季度的投资大幕已然拉开,市场关于“进攻的矛”与“防御的盾”的讨论愈发激烈。有人忌惮海外波动与政策变量,选择固守债市、黄金等防御资产;而我更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进攻为主、防御为辅”的策略布局——将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作为核心进攻标的,搭配少量防御资产平衡波动,既把握硬科技的成长红利,又规避单一赛道的极端风险,这正是我四季度的核心配置思路。
之所以坚定选择这只基金作为“进攻的矛”,本质是看中科创板芯片赛道“政策+产业+估值”的三重共振机遇,而这只基金恰好精准踩中了赛道核心。首先,政策东风持续加码,为芯片产业保驾护航。四季度“十五五”规划相关细则有望落地,芯片作为硬科技自主可控的核心领域,已明确成为政策重点扶持方向,国家大基金持续加仓产业链关键环节,从研发补贴到产能支持形成全方位保障。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筛选个股难度极高,而博时这只联接基金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覆盖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全产业链50只核心标的,相当于一键布局国产芯片的“主力军”,能高效捕捉政策红利。
其次,产业基本面持续改善,成长逻辑愈发扎实。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存储芯片涨价、光刻机技术突破等利好频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激增。更关键的是,AI算力、智能驾驶等下游应用进入爆发前夜,中信证券预测L3级智能驾驶将在四季度至2026年集中落地,直接拉动车载芯片需求翻倍增长。从指数成分来看,这只基金覆盖的企业中,既有市值近千亿的行业龙头,也有高成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卖铲人”环节占比显著,这些领域既是国产替代的核心缺口,也是成长弹性最大的板块,2020-2024年相关指数曾实现最高67.41%的年度涨幅,足见其成长潜力。
再者,估值性价比凸显,安全边际充足。经过前期调整,科创板芯片相关指数的市净率显著低于同类科技指数,而行业ROE水平却不相上下,形成“低估值+高盈利”的错配机会。作为联接基金,它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通过持有对应的ETF份额参与市场,既继承了ETF分散风险、交易便捷的优势,又无需投资者开通证券账户,10元起投的低门槛让普通投资者也能轻松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资金已开始提前卡位,科创类半导体ETF近一月资金累计流入超18亿元,资金用脚投票印证了赛道的投资价值。
当然,选择“进攻的矛”不代表忽视风险,四季度的配置更需要“攻守平衡”的智慧。我的策略是将60%-70%的仓位配置于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把握科技成长的主升浪;剩余30%-40%仓位搭配黄金ETF、短债基金等防御资产,形成风险对冲。这样的组合设计,既能在芯片赛道上涨时享受超额收益——参考该基金成立以来超56%的累计收益,其进攻性早已得到市场验证;又能在市场波动时通过防御资产平滑回撤,避免单一赛道波动带来的大幅亏损。
在操作节奏上,我会采取“分批建仓+长期持有”的策略,而非盲目追涨杀跌。四季度虽有政策、产业等多重催化剂,但科技板块本身波动较大,科创芯片相关指数年化波动率在40%以上,短期可能出现调整。对于计划入场的投资者,建议在10-12月分3-4批建仓,既避免踏空行情,又能降低短期波动的冲击;对于已经持有的投资者,不妨以半年至一年的长期视角持有,忽略短期涨跌,聚焦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同时,需重点关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国内产业政策落地等关键事件,若出现极端市场变化,可适当调整攻防仓位比例。
或许有人会问,四季度市场风格多变,为何不选择更稳健的纯防御配置?但回顾历史,每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核心赛道的成长收益往往远超短期波动风险。当前芯片产业正处在国产替代加速与下游需求爆发的双重拐点,就像2019年的新能源赛道,此时布局正是把握时代红利的最佳时机。而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作为精准对接这一赛道的工具,既解决了普通投资者个股选择难、门槛高的问题,又能通过指数化投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无疑是四季度“进攻”配置的最优解之一。
总而言之,2025年四季度的投资市场,与其在防御中错失机遇,不如以“科创芯片之矛”主动出击,搭配防御资产筑牢安全垫。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式联接C凭借其精准的赛道布局、扎实的成长逻辑与合理的估值水平,成为我四季度进攻配置的核心选择。在硬科技自主可控的时代浪潮下,唯有坚定布局核心赛道,才能在长期投资中收获超额收益,这正是我对四季度投资的核心思考与实践方向。@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