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我更看好与红利相关的基金产品,我是如此思考的:
(1)如果借鉴海外市场的话,最早运用红利策略的是华尔街的一位基金经理。他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高股息”策略其实就是现在红利策略的雏形,他的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年的年初买入当时股息最高的十家公司,一直持有到下一年的年初,再分析当时股息最高的十家公司,如果这十家公司里面的几家他已经在第一年持有了,那么他就继续持有,但他会把另外几家股息高的也纳入,把自己之前持有的这十大公司里面变成不符合前十大股息的供公司剔除,以此循环往复,结果很惊人,在1970-1990的回测数据显示,如此操作的年化收益率居然超过16%,而同期道琼斯的平均年化涨幅还不足5%
(2)目前我国的经济明显处于复苏期,而根据美林时钟的理论,在这个时期,顺周期的行业可能会获得额外的收益,而红利赛道里面的成分股,大部分是金融,能源,公共事业,军工,基建等领域的公司,它们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
(3)目前微盘股指数与长期稳定的红利指数,最近3个月,这两者的剪刀差已经来到了历史上的98%的分位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剪刀差会回归历史均值。另外,根据投资的日历效应,每年的8月,红利指数跑赢小盘股指数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4)在海外的成熟市场,但凡是成长性很强的公司,它们在分红方面也是相当慷慨的,比如我们熟悉的美股的很多科技巨头公司,他们的成长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他们用于分红或者是回购的资金,也是相当明显的,所以在很多时候,红利股与成长股其实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还有最近3个月的港股里面的很多科技互联网公司,他们宣布的一些回购计划也是振奋人心的(其实我觉得回购是一个广义上的分红),所以现在全球越来越多的成长股,他们也是兼具了红利股的一些特征的。
(5)从市场的增量资金来看,未来的主要增量资金有两块,一块是险资,相对于成长股,他们对于红利赛道是更加偏爱的,另一块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而红利赛道里面的很多公司历来都是指数型基金的成分股的“常客”
(6)从当下市场对于红利赛道的投资逻辑的定价来看,已经不是单纯的避险逻辑了,还要加上一个加大促进现金分红的市场预期的导向,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它有可能使得红利赛道的整体估值中枢得到一定程度的上移
在经过以上认真的思考之后,我持有的是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A(022719),因为它重仓的都是最优质的公司,它们具备稳定的盈利模式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广发基金
$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A$
$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起式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