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全市场股票型ETF规模已逼近3.5万亿元关口,今年以来规模增速超20%。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资金的持续涌入。随着中报的披露,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持仓变动情况浮出水面,其中ETF前十大持有人的变化成为观察资金动向的重要视角,既可窥探主力资金对行业、主题及市场整体走势的判断,也能进一步解读资金在不同赛道间的流转逻辑,从而更清晰地把握市场的脉动与风向。
前十大资金结构集中,三类资金是“压仓石”
资金类型来看,前十大持资金结构呈现显著集中性的特征,主要由“国家队”、联接基金、保险三类资金主导,合计规模占比超90%,而期货、信托、年金、公募、外资、私募、个人等类型资金占比均小于1%。边际变化来看,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ETF前十大持有人中“国家队”的持有规模增长23%,增速较2024年下半年有所放缓;占比由股票型ETF规模大幅增长77%,占比由58%提升至62%,其增持行为与稳定市场政策密切相关;险资、联接基金持有规模也有所增加,但占比均有所回落。

宽基ETF:“国家队”持仓持续扩容
跟踪主要宽基指数的ETF来看,前十大持有人中“国家队”的主导地位强化,其他机构占比收缩。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为观察窗口,这种结构性变化尤为显著。中央汇金、证金公司等“国家队”持有规模从2024年底的6905亿元稳步攀升至2025年6月底的8319亿元,短短半年间净增1414亿元,占比从83%提升至89%,形成对宽基指数核心资产的绝对掌控。然而,保险资金持有规模从624亿元骤降至289亿元,降幅高达53.7%,占比由7.5%下降至3.1%。此外,券商及券商资管持有规模延续下滑趋势;联接基金持有规模和占比均小幅下滑。这种机构行为分化本质上是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策略再平衡。2025年上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摇摆不定,全球流动性环境经历多轮预期修正,叠加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带来的风险溢价上升,市场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队”通过持续加仓宽基ETF构建“政策锚”,超8000亿元的持仓形成庞大的流动性缓冲垫,既通过持仓集中度提升强化对指数的定价影响力,又借助持续净买入向市场释放政策暖意,形成鲜明的“稳定器效应”。

行业主题&策略风格ETF:险资增科技、强制造、减红利
在行业主题与策略风格ETF的前十大持有人构成中,保险资金变化较为显著,通过"增科技、强制造、减红利"的组合拳,构建起与政策导向高度共振的配置版图。在科技、制造、周期类ETF中,保险资金持仓占比显著提升。以制造类ETF为例,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险资金的持仓规模从2024年底的3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142亿元,占比由27%提升至54%,成为该类ETF的主导机构力量;科技类ETF同样获得重兵布局,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险资金的持仓规模从94亿元增长至223亿元,占比由13%提升至23%。与之相对的是红利类ETF的持仓腰斩,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险资金持有规模由192亿元大幅降至100亿元,占比由41%降至21%。
保险资金的持仓动态反映了2025年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政策新风向。根据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新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350%以上的头部险企权益投资上限已放宽至50%,理论上可释放1.66万亿元增量资金。政策同时明确引导险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与保险资金在科技制造领域的加仓节奏形成精准呼应。在上半年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减持红利类资产降低组合波动性,同时将释放的流动性转向政策确定性更强的成长赛道,不仅使保险资金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传导载体,更通过长周期资金的介入进一步改善了科技制造领域的投资者结构。

$富国中证A500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2464)$
$富国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联接C(OTCFUND|023056)$
$富国沪深300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1833)$
#九月基金投资策略##9月你看好哪条投资主线?##沪指险守3800点!A股开启调整走势?#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