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闪:4000点上下,如何从容应对?# 面对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我选择多资产、多市场的均衡投资策略来应对!
作为一名购买基金10多年的投资者,我的投资之路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最初,我只敢追热门基金,后来慢慢尝试均衡基金,胆子大了又涉足行业基金;从被动型基金起步,到主动型基金探索,再回归被动型基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配置体系,整个过程就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升华。基金配置其实就像我现在吃的蛋黄酥,贪多嚼不烂,容易消化不良,关键是要营养均衡——也就是说,得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定比例:如果你是稳健型,权益类产品配20%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进取型,可以加到50%左右。毕竟千人千面,没有一刀切的规则。
但这个比例绝非一成不变,得时刻参考市场趋势和经济状况,比如美林时钟理论就是个好工具。它把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下行(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下行时,债券优先;复苏时股票最佳;过热时大宗商品领跑;滞涨时现金为王。就拿当下来说,从2023年7月中下旬开始,国家就密集出台稳增长政策,比如降印花税、收紧IPO、控制减持,还针对地产需求端发力——降首付、降利率、落实“认房不认贷”,这些措施直接刺激了市场信心,加快企业去库存。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企业正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这正是美林时钟的复苏期,权益资产性价比最高的时候。
所以,我近期调整了策略:逐步减持债券基金,从30%降到5%-10%,因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处历史高位,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了。 减持的钱,我用来加仓权益市场,把比例从60%提到80%,重点布局我看好的消费和医药行业,博取超额收益。 另外,我还减仓了些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技术面看它有回调风险,但美股QDII资产我还会保留,因为它能对冲组合回撤,平衡整体波动。
诚然,市场磨底阶段最考验耐心,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逢低收集优质筹码,静待花开。新一轮行情能赚多少,就看你现在布局的底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