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认为在当前A股流动性持续宽松、市场整体表现稳健的环境下,AI板块正在展现出几个比较清晰的优势。不是说所有AI公司都能跑出来,但确实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值得关注。
首先,从产业趋势来看,AI已经不是一个纯粹讲故事的赛道了。北美几家云厂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商业闭环,业绩的高速增长反过来支撑它们在资本开支上持续加码。简单说,就是赚到钱了,也愿意继续投入。现在GPU仍然是紧缺资源,尤其是高端算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国内虽然起步稍晚,但跟进的速度并不慢,很多公司也在陆续进入落地阶段。
其次,这个市场的规模确实足够大,而且某些环节还在加速增长。北美四大云厂商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它们第二季度的资本开支合计接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GPU的放量还在持续,同时由于技术密集度不断提升,整个算力产业链——从芯片、设备到材料——的价值量也在被推高。有些环节的市场规模增速(注意是增速,不是规模本身)还没有见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行业还在爆发期中前段。
再来看边际变化。最近一段时间,国产算力的进展比很多人预期的要快。一方面,海外GPU的持续放量确实带动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包括一些国内厂商也间接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另一方面,国内在半导体制造、封装、设计等环节也在不断取得突破。产能扩出来了,良率提上去了,国产算力的规模化起量可能真的就在眼前。
最近科创芯片板块也有不少动作。比如华为昇腾系列的生态持续扩大,部分国产GPU公司流片进展顺利,还有一些设备材料企业中标国内大厂订单。这些事件不一定每天都上热搜,但在产业层面都在默默推进,也构成了板块情绪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上一些真正有技术壁垒、有国产替代能力的公司,可能会迎来价值重估。AI产业链,特别是算力基础设施这一块,代表的已经是国内工业制造的最高水平之一。这些资产在当下的宏观和产业环境中,确实具备一定的稀缺性。
不过话说回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个行业专业门槛高、波动也不小,要自己挑公司难度确实大。个股走势分化会很严重,买错了节奏可能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指数化投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021608),$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OTCFUND|021608)$它跟踪的科创芯片指数,基本上把国内芯片板块的头部公司一网打尽了。我翻了一下持仓,中芯国际、寒武纪、华虹这些龙头加一起占比超过60%,正好卡在国产替代最核心、最受益的环节。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产品也确实争气。近一周涨3.39%,近一月25.82%,近三月50.05%,近一年147.44%,成立以来累计131.16%。这说明什么?在产业大趋势起来的时候,beta行情的力量往往比个股alpha更持续、更稳定。

当然,除了高弹性的细分赛道,也需要一些底仓型资产做组合平衡。在股市中长期向好的背景下,可以考虑搭配像南方中证A500联接C(022435)$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35)$这样的产品。它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覆盖沪深两市500家各行业龙头公司,手续费低、流动性好,适合作为长期持有的底仓选择。市场越是分化,越要重视均衡配置。
整体来看,AI算力浪潮还远没有结束,但投资需要更精细化的布局。产业趋势明朗、国产替代加速、龙头公司重估,这三个逻辑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持续发酵。对我们来说,保持关注、保持在场,但也要用对工具、控制节奏。
#十月份 你打算如何操作?##指数操盘手集结令##高盛称A股“慢牛”格局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