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随着8月美国CPI数据落地,同比2.9%、核心CPI同比3.1%的数据完全贴合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稳固。数据发布后,交易员迅速反应: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市场对年内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升至九成,9月甚至出现降息50个基点的呼声。全球流动性宽松渐行渐近,新一轮资金潮汐正在酝酿,而港股作为典型新兴市场同样受益于美联储降息下的流动性宽松,后续整体估值抬升的空间较为可观。

但在这波宏观转折中,投资者的分歧却愈发明显。A股近期的情绪高涨与港股在25000点关口反复徘徊形成鲜明对比,不少人开始怀疑港股的后续行情。该如何把握流动性宽松带来的机会?我认为关键在于认清行情主次、找准资产内核。回顾今年以来的走势,港股其实是领先指标——1至3月恒生科技凭借AI叙事率先启动,4至6月虽暂歇但仍维持强势整固;而A股直至三季度在流动性推动下才展开“补涨式”追赶。根本原因在于,港股早已基于基本面修复实现估值提升,比如互联网龙头盈利预期上调、高分红资产现金流改善,政策环境也在逐步回暖;而A股更多表现为情绪驱动和估值追赶。
当前港股突破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盈利预测方面,2025年恒指EPS增速预期为-2.7%,不及沪深300的6.9%;资金层面,Hibor利率仍在高位,抑制外资增配意愿;估值方面,AH溢价率一度低至122%,港股估值优势有所收窄。但这些局面可能随降息落地而改变。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港元利率有望快速回落,外资回流概率大增。届时两类资产将最具吸引力:一是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油气、电信等板块;二是经历盈利下修但预期增速仍达双位数的半导体、互联网龙头及创新药企业——这些资产有望迎来“基本面触底+流动性改善”的双击行情。
从板块层面看,港股科技领域已显现多重积极信号。尽管2025年盈利预期因电商加大投入有所下调,但大市值公司估值倍数仍上升41%,板块当前市盈率约16倍,低于美股的24倍,2024-2026年复合增速预计仍达11%。资金从“内卷型”电商向轻资产的情绪消费(游戏、音乐等)和中型科技龙头扩散的趋势仍在延续,港股科技值得重点关注。

具体到投资标的,$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OTCFUND|020989)$表现亮眼,源于“指数为基,主动赋能”的独特策略。与被动复制指数的传统产品不同,该基金通过动态优化持仓结构,深度挖掘科技巨头的成长潜力。其前十大重仓股囊括小米集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芯国际等硬核企业,既覆盖互联网平台、半导体制造等核心赛道,又布局智能汽车、本地生活等新兴领域,形成“龙头领航+创新突围”的组合矩阵。

在股市长牛的背景下,$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35)$可以作为优质底仓选择,其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手续费低、流动性好的基金,可以锁定关注!

#存储芯片掀涨价潮!投资机会几何?#
#美联储能如约大幅降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