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近期海内外产业共振不断。据开源证券,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提速,Gen3机型定型后,特斯拉将进行大规模制造的测试,预期出货量预计3-5万台;并可能同步开发面向未来大规模量产的Gen4机型;2025年四季度国内宇树科技、智元等头部机器人明星企业加速资本化,小米等主机厂或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
这波产业浪潮其实酝酿已久。从技术层面看,现在的机器人和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的机器人只能在固定环境做单一任务,现在不仅能跑能跳,还能打拳、收拾床铺,甚至完成一些精细的工业操作。核心零部件也在不断突破,比如六维力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等,让人形机器人越来越“类人”。大模型的加持更是让机器人有了更聪明的“大脑”,能更好地理解环境、做出决策。
同时,今年以来多地将人形机器人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据财联社报道,北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投资基金,将重点扶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这其实只是政策支持的一个缩影。早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而不少分析也认为,未来支持政策可能会从供给侧逐步延伸至需求侧,例如通过补贴等方式加速机器人落地和应用。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机器人对供应商产能建设、海外建厂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开源证券判断,2026年国产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迎来10倍增长,同时,2025年四季度机器人板块有望在海内外共振下,开启面向2026年全年的大贝塔。
中信建投指出,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催化不断,建议重视板块布局期。中信建投认为,特斯拉Optimus始终是机器人行情的核心,前期量产波折后对于明年展望逐步清晰,将利好板块表现,我们继续看好机器人板块整体行情。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市场情绪的驱动因素正在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落地验证”。这意味着,接下来市场会更关注实实在在的订单、可验证的应用场景以及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根据一些机构的观察,2025年下半年中国极有可能出现一轮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推广潮,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可能会是率先渗透的场景。一旦有更多商业化订单出现,板块表现就有了支撑。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真正“用得上”还需要一些时间。有业内专家预计,可能需要3到5年,特定场景和产品形态才会逐渐成熟;5到10年后,才有望出现具备泛化能力和大规模商用的机器人;而要对社会形态产生较大影响,可能还需要10到15年。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提前反应产业未来的巨大潜力。有研究报告预测,到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可能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能达到约10万亿元级别。这是一个真正的万亿级赛道。
对于投资者来说,挑战在于如何把握这波产业浪潮。机器人产业链条长,技术迭代快,个股波动大。选择真正能跑出来的公司并不容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方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C(A类:020607 C类:020608)成为把握产业机遇的理想工具。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持仓聚焦热门机器人个股。从收益表现看,其长期收益亮眼:业绩表现亮眼,近1周上涨4.17%,近1月上涨9.71%,近三月上涨23.24%,近1年斩获78.94%,同类平均收益则为59.09%,超配收益明显!
相较于个股的高波动,指数基金通过分散投资降低了单只股票的风险,同时分享整个赛道的成长红利。
最后,也提醒大家,在关注高成长性的机器人赛道的同时,也不要忽略资产配置的平衡。A股市场中长期向好趋势未变,选择一些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宽基指数作为底仓是稳健的选择。比如南方中证A500联接C(022435),它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该指数由沪深市场中500家大型公司组成,是衡量A股整体表现的重要标尺之一。这类产品管理费率相对较低,资金进出方便,适合作为长期持有的底仓品种,帮助投资者在股市长牛中力争分享市场平均增长的同时,平滑组合波动。$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 #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 泡沫还是风口?##机器人是AI最强主线?##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