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底该买大还是买小?"其实纠结这个问题的人,本质上是没看清当前市场的核心逻辑。消息面上,一方面会议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新一轮工具箱已经打开;另一方面,老美10月继续降息,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这两个因素叠加,市场风险偏好正在缓慢抬升,核心资产的估值修复行情可能才刚刚开始。
从资金动向看,三季度主动基金规模回升4786亿元到3.95万亿,被动基金9966亿元冲到4.76万亿,继续领先主动。当市场方向不明确时,更倾向于通过指数工具进行布局。我跟踪持仓变化发现,最近不少头部都在调整持仓结构,把前期获利较多的小盘股换成了中大盘成长标的,这种调仓动作值得重视。
为什么看好大盘成长?有几个关键信号:一是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企业盈利预期正在上修;二是机构持股占比持续提升,三是北向资金最近开始回流科技板块。这三个维度形成的合力,可能推动市场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
而要抓住这波风格切换,中证A500指数是绕不开的配置工具。这个指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编制方法——既不是单纯按市值排序,也不是简单的行业轮动,而是通过"三级行业龙头优先+ESG负面剔除"的机制,精选各行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股票。电力设备、国防军工、医药生物、计算机这些行业都是超配,尤其是半导体领域,从设备、材料到设计、代工的全链条企业都有覆盖。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大号的中证500吗?"还真不是。对比一下就知道,中证A500覆盖90个中证三级行业,单一行业占比不超过10%,新兴产业链权重接近50%,这种"行业均衡+龙头聚焦"的特性,让它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又能抓住增长动力。二季度以来这波行情就是最好的证明,4月初到11月7日,中证A500指数上涨22.44%,更关键的是,在科技领涨和周期接力两个阶段都表现出色,体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资金面的印证更有说服力。9月份以来融资资金重点加仓的电子、电气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正好是中证A500的前三大权重板块。主力资金最近也在持续流入相关ETF,11月13日单日净流入就超过3300万元,近三天合计流入6600多万元。
估值方面也还有安全边际。有机构测算过,如果未来三年这些新兴产业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速,当前PEG不到1.2,明显低于历史均值。
此时正是借基布局的好时机,$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C$ (022435)值得重点关注。作为联接基金,它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覆盖500只大中市值证券,天生具备分散化配置优势。业绩表现也很亮眼,近三个月上涨12.42%,近6个月21.19%,近一年19.64%, 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超过7天还免赎回费,流动性好、成本低,非常适合把握短期行情。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中证A500这种兼顾核心资产与新生产力的指数,既能享受经济复苏的红利,又能捕捉产业升级的机会,很可能成为明年的主线品种。与其纠结买大买小,不如通过指数工具进行配置,避免踏空风险。#杨德龙:4000点或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