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基金越来越多,现阶段有哪些热门的产品设计呢?这篇就一起来关注下权益类基金的热门产品设计!

“养成ETF”
第一个要说的可能有点偏题,但是仔细想想也不算偏题。所谓“养成ETF”就是一些比较小众或者冷门的指数,基金公司先发场外的普通指数基金试试看。如果规模能做起来或者这个指数时来运转火了,再去发ETF,等ETF成立后再把场外的指数基金转为ETF联接基金。
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产品设计,而是产品的规划。但是转念想想,这种路线规划,何尝又不是一种设计呢?
行业/主题量化基金
第二个说的想必大家都能发现得了,因为这就是今年最火的产品设计,在几家较早尝试的基金公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后,不少基金公司都在努力跟进,而收获满满的基金公司自然也要继续扩充产品线,乘胜追击。
虽然市场上有不少的争议,但是柠檬君觉得,市场的需求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强烈的,这个行当总是说长远和慢慢来,但是投资者的普遍心态并不是说教能够掰过来的,投资者的偏好就是如此,就是喜欢弹性比较大的产品,也不想太多长远的事情。
这类行业/主题的量化基金,通过提纯和量化增强,给到投资者贝塔和可能的阿尔法,是非常契合普遍心态下投资者需求的。
这种心态成因很复杂,就不展开了。想要去根,还是要调整心态。
全指量化基金
最近关于业绩基准的讨论很多,肉眼可见,把中证全指作为基准的量化产品明显增加。
我们常看的指数,往往是按照市值选取个股构成的,虽然有代表性,但是算不上展现全市场的表现,要看全市场的表现还得是中证全指、万得全A这样基本都收录的指数。
跟踪中证全指的产品多起来,固然有新规的影响,这个指数的适用性大大增强,也有着投资思路的转变,也就是有更多的产品在想着超越市场。
在这个转变之外,柠檬君更关注的是,不同指数的超越难度不一样,超额收益也不一样,比如说中证1000就是很容易超越且超额很可观的指数,沪深300指数就比较难且超额也不多,中证全指又会是怎样的呢?换个解题思路,会不会换到一个更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