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收息方法论# 我是国泰基金的资深粉丝,一直有投资红利基金,目前收益还不错。最近一段时间上证站稳3600点,突破3700点,讨论“牛市”的人也越来越多。A股的5-6月以及8月至今,市场总体处于温和缓涨趋势,资本市场的信心在逐渐增强。上证综指在3300点附近徘徊许久后,终于一路上扬,于7月23日盘中突破3600点,创下年内新高。
牛市氛围浓厚但单日波动性加大,市场表现与个人感受并不一致,背后是入场节奏的错位、结构选择的差异。市场赚钱效应提升的同时,市场进入快速轮动阶段,结构性机会突出的行情中,对于没有太高盈利预期,但不想错过行情的求稳派来说,红利基金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025年以来最当红的投资策略非红利莫属,如果看年初至今的业绩,红利主题指数相对于其他板块超额收益十分明显,期间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获得10.16%的投资收益,显著领先于其他宽基。如此优秀的业绩吸引了非常多投资者的关注,大家也逐渐开始了解到红利板块的投资价值…
红利策略最为核心的选股指标就是高股息率,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分红这一行为是以不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为前提的,上市公司未来每年能赚的利润并不会改变,因此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并不因企业分红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公司估值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上市公司股价“填权”是迟早的事情。因此股息率可以转化为持有人的投资回报。
除了高股息本身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外,拥有高股息率的公司还具备低估值的特征,该策略通过定期筛选高股息的公司,相当于定期把一批具备低估值特征的股票纳入组合:一旦这些优质的高分红公司涨上去,估值被动抬升,其就会被调出组合;反之若这些公司跌下去,就会被调入组合,高股息策略还可以赚到对高股息股票进行高抛低吸的钱。
从目前的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红利策略仍然会相对占优:(1)日前公布的“国九条“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回报股东提高到相当重要的位置;(2)成长板块目前仍缺乏明显的投资主线,高景气行业较为稀缺;(3)国债利率处于低位,这有利于高股息资产表现。尽管如此,但任何影响因素都是在动态变化的,红利策略到底会红多久,这仍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红利策略未来持续的时长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认为在底仓中长期配置一部分的高分红策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从长期表现来看,高股息策略表现并不输于成长股策略;另一方面则是红利策略具备低回撤的特点,哪怕在红利策略表现相对不佳的市场阶段,其股价也没有出现大幅的回撤,表现出非常强的稳定性,适合作为投资者的底仓品种。
而港股红利资产以更高股息、更大弹性的相对优势,在近段时间港股估值行情中表现不俗,甚至还略胜A股红利资产一筹。正是源于估值和股息率的多方优势,港股红利资产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也在不断加码。
不过要想真正在这片土壤做价值挖掘并非易事。市场波动中单纯依赖历史股息率的指数化工具往往难以兼顾安全边际与成长机会。如何在低估值中识别真正具备可持续性的股息标的,在周期底部捕捉被低估的弹性资产,成为投资者布局港股红利时的核心命题。
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C(022275)是一只指数基金,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主要投资港股市场中高分红股票(如金融、公用事业板块)。成分股集中于金融、能源、工业等分红稳定板块(如中远海控、中信银行、中国海洋石油),股息率长期居港股前列,提供持续现金流。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7%,而指数股息率高达5.8%,利差达4.1个百分点,吸引稳健资金增配。目前港股整体估值低于A股,该指数成分股因股息率筛选逻辑(股息率=分红/股价),天然聚焦低估值标的,且调仓机制自动实现“高抛低吸”。
当前港股股息率居全球前列,多重政策利好(如互联互通扩容)或催化估值回升,2025年以来净买入港股超893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多地推动上市公司分红指引,强化高股息资产逻辑。
基金经理朱丹,专注QDII及港股市场,擅长跨境资产配置。吴可凡,量化投资专家,侧重指数跟踪与行业轮动。这只基金聚焦港股高分红企业,长期提供稳定现金流,适合震荡市配置。我已经上车投资了一些,目前收益还可以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




#晒实盘# $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C$ $国泰中证A500ETF发起联接I$ @国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