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消费怎么买?#$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OTCFUND|022223)$情绪消费已成为重构商业逻辑的核心变量,其本质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实现情感满足和心理补偿,超越基本物质需求而追求商品的情感体验。2025年Labubu IP创下单季销量破10亿的纪录,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情感共鸣斩获154.46亿票房等案例,标志着情绪经济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这种转变源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86.5%的受访者承受显著压力,其中54%自感压力巨大,消费行为成为人们寻求情绪出口的重要途径。Z世代作为消费主力,其平均每月为情绪价值支出达949元,20%青年甚至成为"日活型用户",56.3%的消费者将"为情绪价值买单"列为首要消费态度。
情绪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由三重动能驱动。从社会文化视角看,快节奏生活和职场压力催生情绪慰藉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物质满足后人们自然转向精神追求。经济层面,2024-2025年情绪经济市场规模突破4.3万亿,年增速达37%,远超传统消费领域,而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5%,为情绪消费提供经济基础。技术革新则通过VR/AR沉浸式体验、AI情感计算等手段,将情绪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消费场景,如AI伴侣服务搜索量同比增长225056倍。泡泡玛特LABUBU的成功印证了"丑萌"设计对Z世代真实自我追求的精准捕捉,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204.4%,经调整净利润增长362.8%,市值突破4243亿港元,凸显情绪IP的商业化潜力。
典型赛道呈现差异化增长路径。潮玩领域通过"盲盒+IP"模式实现情感投射与收藏价值叠加,天猫"618"期间玩具潮玩行业6个品牌销售额破亿元,盲盒类产品同比增长超1000%。宠物经济则演变为情感代偿载体,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云吸猫"等现象扩展了情绪消费边界。文旅IP通过地域限定商品强化文化认同,如西安绒馍馍、武汉"蒜鸟"玩偶等,推动2024年文旅IP市场规模达4314亿元。食品饮料行业则借助猎奇口味和社交属性突围,伊利"黄油小熊"IP联名新品在得物平台首发即占据线上全渠道销量60%,验证了情绪价值转化为消费动能的效力。
产业演变逻辑呈现从感官刺激到情感基建的升级。情绪营销1.0时代依赖蜜雪冰城"魔性神曲"等感官刺激,用户留存率仅12%;2.0时代通过珀莱雅"性别不是边界线"等campaign建立情感共鸣;当前3.0时代则构建沉浸式情绪基础设施,如BiliBili World 2025动漫展吸引40万人次,带动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上涨35%。这种进化反映在消费决策机制上:波士顿咨询研究表明,73%的消费者面对同质化产品时,决策依据来自品牌传递的情绪价值。老铺黄金通过融合古法工艺与东方美学,使产品平均店效达4.59亿元,与LV等奢侈品牌消费者重合率77.3%,证明文化情绪的价值转化能力。
新旧消费发展对比分析
传统消费与新兴情绪消费呈现显著分化态势。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但结构性差异突出:贵州茅台营收增速降至9.16%,为近10年首次个位数增长;同期泡泡玛特营收增长204.4%,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营收大增87%。这种分化源于需求端根本转变——Z世代中78%愿为情绪共鸣支付20%以上溢价,而传统消费仍依赖功能属性与品牌惯性。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经验显示,经济增速放缓期恰是动漫、游戏等情绪产业崛起阶段,为中国市场提供参照。从复苏路径看,传统消费受制于消费信心指数波动,而情绪消费凭借"心理刚需"特性展现更强韧性,如麻辣王子通过"正宗麻辣"定位实现份额逆势增长,而卫龙同期下降2.33%。
政策环境对新旧消费的传导机制存在本质差异。传统消费复苏高度依赖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措施,而情绪消费受益于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等长效机制。中央财经大学魏鹏举指出,优质IP通过多业态开发获得溢价回报,形成对内容创新的正向循环,这解释为何《哪吒》IP衍生品上市即售罄。消费信心相互作用方面,传统消费受房地产、就业等宏观预期压制,而情绪消费反具"逆周期"特征——社会压力越大,解压类产品需求越旺盛,2025年解压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长900%。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契合"精打细算但不降品质"的务实心态,其净利润增长44.1%远超行业,印证情绪消费在消费分级中的独特定位。

新旧消费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演化。伊利通过"黄油小熊"IP打破次元壁的同时,保持基础乳品业务稳定;老铺黄金将投资属性转化为文化载体,其18900元蝴蝶锁骨链较梵克雅宝同类产品具备价格优势。这种融合在渠道端尤为明显: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通过8.8元哪吒盲盒切入县域市场,相关话题在小红书笔记达数千篇,实现传统零售与情绪IP的协同。从投资视角看,传统消费龙头如贵州茅台仍具现金流优势,但情绪消费标的如泡泡玛特呈现更高增长弹性,两者组合可平衡风险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情绪消费正在反向赋能传统产业——凤凰自行车通过情绪化设计使新品销量暴增9倍,95后用户占比达65%,证明新旧消费的边界日益模糊。
消费投资价值评估维度
构建情绪消费投资框架需关注四大核心维度。首先是政策导向与产业景气度的匹配度,2025年"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的政策定位与情绪消费4.3万亿市场规模形成共振。其次是企业创新力的可持续性,泡泡玛特LABUBU通过"丧萌"人设持续迭代,保持204.4%营收增长,而跟风者往往陷入同质化陷阱。第三是用户情感沉淀能力,蜜雪冰城"雪王不嫌我穷"的用户自发传播,使其净利润增速达44.1%,证明情绪认同可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最后是跨周期运营机制,老铺黄金在经济波动中通过文化溢价实现285.8%增长,体现情绪消费的抗风险价值。
产业景气度需结合量价双重指标评估。从量的维度看,潮玩企业注册量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6%,现存企业超5.5万家,显示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价格方面,情绪消费溢价能力显著,Z世代愿为情绪共鸣支付20%以上溢价,而老铺黄金产品定价较国际奢侈品牌低30%-50%仍维持59%毛利率。这种量价齐升的态势在细分领域表现分化:盲盒品类增长超1000%但同质化风险累积,而AI陪伴等新兴服务搜索量增长225056倍,预示下一阶段投资热点。通过结合艾瑞咨询预测的2025年情绪消费2万亿市场规模,与麦肯锡报告的37%年增速,可建立动态评估矩阵。

风险边界识别需警惕三大陷阱。其一是情绪泡沫风险,35.7%的Z世代表示"普通商品已难打动",导致部分企业过度包装情绪概念,如"爱因斯坦的脑子"虚拟商品引发争议。其二是供应链失控,潮玩企业注册量激增可能引发产能过剩,2025年上半年新增7500余家。其三是文化稀释,资本快速复制"情感爆款"模板导致内容同质化。有效的风险控制需建立"情绪ROI"评估体系,比较蜜雪冰城27.2亿净利润与泡泡玛特47.1亿调整净利润,可见低价刚需产品可能比高价情绪产品更具持续现金流能力。
未来趋势将围绕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展开。VR/AR技术创造的沉浸式体验如虚拟演唱会,以及AI情感计算通过生物传感器实现的个性化陪伴,将重塑情绪消费形态。场景拓展方面,"情绪友好型空间"如永辉超市便民服务区,与景区"疗愈花园"等设计,推动情绪消费从商品向服务延伸。投资机会将出现在两类企业:一类如泡泡玛特具备IP孵化与运营的系统能力,其Labubu IP单季销量破10亿;另一类如老铺黄金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实现77.3%的奢侈品牌用户重合率。随着2025年情绪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能够平衡短期情绪满足与长期情感依赖的企业,将在4.3万亿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基金持仓结构与配置逻辑
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基金展现出鲜明的"新消费为主、科技融合为辅"的持仓特征。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33.46%,呈现适度集中与多元布局相结合的特点。从行业分布看,基金显著超配新兴消费赛道,前三大持仓腾讯控股(5.93%)、宁德时代(3.67%)和立讯精密(3.64%)均涉及AI生态、新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合计占净资产比例达13.24%,凸显基金经理对科技赋能消费趋势的坚定看好。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消费板块仅燕京啤酒(3.03%)和东鹏饮料(2.99%)进入前十,且前者被明确归类为"利润修复"型配置,反映基金在传统领域的审慎态度。

持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哑铃型"配置特征:一端是以腾讯控股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其AI应用生态和用户基础构建护城河;另一端则是九号公司(3.15%)、理想汽车-W(2.99%)等智能硬件制造商,捕捉消费场景智能化升级的红利。这种配置既避免了单一赛道风险,又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形成协同效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港股配置比例接近30%,主要布局估值优势明显的新消费与互联网公司,如毛戈平(2.87%)等美护品牌,显示出跨市场捕捉差异化机会的能力。
跨领域配置策略
该基金的资产配置突破传统消费边界,通过20%以内的非消费类仓位实现风险分散与收益增强。2025年上半年,基金系统性增持有色金属和高端制造业,这些行业与消费主线形成互补:一方面,有色金属受益于新能源车产业链需求增长,与重仓股宁德时代、理想汽车形成产业链联动;另一方面,高端制造领域的布局如立讯精密(3.64%)兼具消费电子与机器人概念,契合"科技+消费"的融合趋势。这种跨领域配置在2025年二季度贡献显著超额收益,当季基金净值增长8.19%,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从操作节奏看,基金经理展现出敏锐的行业轮动能力。二季度减持部分整车和酒类企业(前者因短期估值过热,后者因复苏节奏缓慢),同时增配游戏、美护等具有情绪消费属性的板块。这种调整有效规避了传统消费板块的波动风险,例如2025年二季度白酒指数下跌期间,基金通过增持的港股互联网公司(腾讯控股)和美妆个股(毛戈平)实现收益对冲,单季度最大回撤控制在8.75%,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持仓风格演化路径
追踪基金成立以来的持仓变化,可清晰识别出三条主线演变轨迹。从"消费出海"到"AI赋能"再到"情绪消费",基金经理孙伟持续优化配置重心:2024年末前十大持仓中名创优品(3.73%)、美团-W(3.01%)主要反映跨境消费和本地生活服务逻辑;至2025年二季度,腾讯控股、ST华通(2.68%)等具备AI内容生成能力的平台权重提升,显示对技术驱动的消费场景创新的侧重;而毛戈平、东鹏饮料等高情绪价值品牌的纳入,则是对Z世代消费行为的精准捕捉。

持仓集中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基金成立初期前十大持仓占比35.59%,2025年一季度升至峰值38%左右,二季度回调至33.46%,反映基金经理在积累安全边际后主动扩大投资范围。这种动态平衡策略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9月,基金年内回报达31%,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对泡泡玛特等情绪消费龙头的早期布局,以及适时减持复苏乏力的传统消费股。低换手率(127.14%)与长期持有策略形成互补,75%持有超3年的个股实现平均155.17%涨幅,验证了"延长验证期"方法的有效性。
基金经理策略与运作特性
基金经理孙伟的投资哲学植根于14年消费赛道研究的深厚积淀,其核心在于“景气度基本面投资”与“长期价值验证”的有机融合。区别于传统价值投资对静态估值的过度依赖,孙伟在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基金的管理中构建了动态评估体系:一方面通过量化指标筛选ROE企稳回升的消费企业,重点关注分红率提升或回购力度加大的标的;另一方面结合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格局变化,对新兴消费领域采取“延长验证期”策略,避免过早介入估值泡沫。这种“适当均衡”的方法在持仓结构上体现为“核心赛道龙头+高成长潜力股”的组合配置,前十大重仓股既包含腾讯控股、宁德时代等科技消费龙头,也涵盖毛戈平、ST华通等细分领域高景气标的。

“科技+消费”的交叉领域布局是孙伟决策框架的显著特征。基于对中国工程师红利与供应链优势的判断,基金将AI赋能消费场景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重点配置虚拟现实、智能家居、AI陪伴类应用等方向。在传统消费领域,孙伟强调“利润修复”而非“份额扩张”的投资逻辑,例如对燕京啤酒的配置即基于行业竞争秩序改善带来的利润率提升预期。这种差异化视角使得基金在2025年消费复苏的“圆弧形拐点”中,通过精准捕捉结构性机会实现31%的年化回报,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3.73个百分点。
持仓组合的构建过程体现了“覆盖面广+个股集中”的平衡术。孙伟将消费主题延伸至文创国潮、宠物经济、消费出海等多元方向,避免单一赛道风险;但对已验证成长性的个股则长期集中持有,基金75%的持股周期超过3年,平均涨幅达155.17%。这种策略既保留了消费行业“长坡厚雪”的特性,又通过细分赛道的轮动优化了风险收益比。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作为发起式基金,孙伟及公司高管自购1000万元并承诺锁定3年,这种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长期投资纪律的执行。
动态调整机制
基金仓位变化呈现出“逆向布局”与“趋势强化”的双重特征。2025年二季度股票仓位从一季度的71.95%微降至71.18%,但港股配置比例提升至近30%,主要增持美护、游戏等港股新消费标的,同时减持估值过热的整车及复苏节奏滞后的酒类企业。这种调整反映了孙伟“不参与抱团,专注3年以上成长确定性”的操作理念,其底层逻辑在于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当Z世代情绪消费渗透率加速提升时,基金早期布局的泡泡玛特等标的贡献显著超额收益;而对传统消费则等待快递订单、招聘薪酬等高频数据验证复苏信号后再右侧介入。

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在多维数据监控体系之上。基金经理通过跟踪消费行业的“情绪ROI”(情绪价值投资回报率)指标,动态评估LABUBU等现象级IP的可持续性;对于科技融合类资产,则重点关注AI技术落地进度与用户付费转化率。当个股估值进入历史前20%分位时,基金主动降低持仓比例以提升组合防御性——例如2025年二季度对部分整车企业的减持即基于此原则。这种纪律性调仓使得基金最大回撤控制在11.06%,低于同类消费主题基金平均水平。
跨市场配置成为平滑波动的重要工具。基金近30%的港股仓位主要布局腾讯控股、理想汽车-W等兼具消费属性与科技基因的企业,利用港股市场更低的估值水平增强安全边际。从换手率看,基金半年127.14%的周转率持续低于行业均值,印证了“低频调仓、高集中度”的操作风格。这种策略在消费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尤为有效:2025年上半年,基金通过持有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对冲了传统消费复苏波动的风险,最终实现8.19%的净值增长率。
业绩归因分析
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可分解为三大维度:赛道选择、个股阿尔法及跨周期管理。在行业配置层面,基金2025年31%的收益中,新消费板块贡献率达62%,其中AI赋能消费(如九号公司)、情绪经济(如泡泡玛特)及消费出海(如理想汽车-W)三大方向合计贡献超40%。这与孙伟“传统消费看利润修复,新兴消费看全球成长”的前瞻判断高度吻合。个股选择上,基金重仓的腾讯控股凭借AI生态布局年内上涨47%,立讯精密受益于消费电子+机器人双轮驱动涨幅达35%,均显著跑赢行业指数。
资产配置的时序优化带来显著的择时收益。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市场低点建仓,初期以67.11%的保守仓位积累安全垫,待2025年消费复苏信号明确后逐步加仓至71.95%。这种“缓步建仓、顺势加码”的策略使得基金成功规避了年初消费数据的短暂反复,并在二季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期充分受益。数据显示,基金在消费板块关键拐点的仓位调整贡献了约15%的超额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孙伟将20%以内仓位配置于有色金属、高端制造等非消费领域,这些对冲性头寸在消费数据波动期有效降低了组合波动率。

业绩持续性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但规模适应性需持续关注。孙伟此前管理的东方红睿满沪港深混合(LOF)A任期回报134.69%,年化收益13.53%(同类前11%),其“穿越周期”的能力在泉果消费机遇基金得到延续。当前基金规模0.62亿元,75%持股为中小市值成长股,这种策略在规模较小时更具灵活性。但随着资金流入,需观察基金经理能否在流动性约束下维持精选个股的优势——历史上其管理的330亿规模产品曾面临调仓效率挑战。未来跟踪重点应放在持仓集中度变化与中小盘股配置比例的动态调整上。
消费赛道配置价值再评估
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情绪消费与传统消费的景气度剪刀差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但细分领域表现迥异:潮玩龙头泡泡玛特净利润同比增长396.5%至45.7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70.3%,超越奢侈品集团开云集团;而白酒行业整体营收同比下降5.0%,片仔癀出现11年来首次业绩下滑。这种分化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根本转变——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从阶层展示转向自我取悦。情绪消费已从边缘走向主流,2025年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年增速达37%,远超传统消费领域。
在新消费领域,三大核心赛道展现出持续成长动能:潮玩行业通过"盲盒+IP"模式构建情感连接,泡泡玛特LABUBU单季销量破10亿,会员复购率达49.4%;宠物经济演变为情感代偿,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文旅IP强化文化认同,《哪吒》票房达154.46亿,带动相关衍生品销售。这些赛道共同特点是创造了高情绪ROI(情绪投资回报率),即单位消费带来的情感满足度。技术融合进一步放大情绪价值,AI情感计算、VR/AR体验等创新将情绪消费推向"工业化生产"阶段,如Netflix通过数据量化"快乐值",实现内容精准投放。
传统消费的复苏路径则更为复杂。必需消费品呈现"性价比铁律",家电以旧换新超1亿台,但补贴政策提前透支需求;可选消费品中,白酒、高端茶等"面子消费"受代际更替冲击明显,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15家出现业绩倒退。不过部分企业通过利润修复和场景创新重获增长,如燕京啤酒聚焦产品结构优化,东鹏饮料拓展功能饮料场景,显示传统消费的**结构性机会存在于供给端改革**而非需求自然复苏。
从政策环境看,情绪消费获得多维支持。《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文化出海战略为IP衍生品创造增量空间,2025年泡泡玛特海外收入占比已达39%。而传统消费则依赖产业政策托底,如家电补贴、消费券发放等短期刺激。这种差异导致两类消费的投资窗口期显著不同:情绪消费处于成长曲线加速段,传统消费更多呈现阶段性估值修复机会。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采取"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将70%-80%仓位锚定情绪消费核心赛道(潮玩IP、智能陪伴、文化衍生品),重点选择具备IP孵化能力与技术融合优势的企业;20%-30%仓位布局传统消费中的供给侧改革标的,关注利润修复确定性强、渠道库存健康的细分龙头。同时需警惕情绪消费的泡沫化风险,建立"五维评估体系"——IP生命周期、用户粘性、技术壁垒、供应链控制和文化认同深度,避免过度追逐短期热点。
基金适配性诊断
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基金展现出鲜明的"新消费猎手"特质,其持仓结构与当前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契合。前十大重仓股占比33.46%,其中新兴消费占比68%,传统消费仅配置燕京啤酒(3.2%)和东鹏饮料(2.1%)。这种"哑铃型"配置既把握了情绪消费的成长红利,又通过精选传统消费修复标的控制波动,2025年实现31%回报,跑赢基准23.73个百分点。基金特别注重**科技赋能消费的场景挖掘**,重仓AI虚拟陪伴、智能家居等交叉领域,与情绪消费的"工业革命"阶段特征深度匹配。
从风险收益特征看,该基金呈现高弹性中波动属性。2025年最大回撤11.06%,低于同类消费主题基金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其跨市场配置(港股占比30%)和行业分散策略。但与纯情绪消费赛道的高增长相比,基金通过配置宁德时代、理想汽车等高端制造标的适当降低组合波动,形成差异化的"消费+"风险收益曲线。这种特性使其更适合能承受15%以内波动、追求消费产业升级红利的成长型投资者。
基金经理孙伟的"景气度基本面投资"框架有效捕捉了消费变迁中的阿尔法机会。其核心策略是"在需求创造转向供给创造时介入",如早期布局泡泡玛特、减持白酒股的操作。这种策略在情绪消费领域尤其有效,因为新兴消费的爆发往往伴随供给端创新(如盲盒机制、AI交互)。基金75%持股周期超3年,平均涨幅155.17%,显示其"延长验证期"理念与情绪消费企业的价值释放节奏相匹配。但需注意,当市场情绪过热时,这种长期持有策略可能面临较大回撤,需结合估值指标动态评估。
基金规模较小(成立初期)带来策略灵活性与容量风险的平衡问题。作为发起式基金,管理人自购1000万元并锁定3年,强化了投资者利益保护。但目前主要配置港股通标的(如腾讯控股、理想汽车-W)和中盘成长股,未来若规模快速扩张,可能需要向大市值龙头切换,可能影响现有策略有效性。建议投资者关注其规模变化与持仓市值风格的关联性。
建议每季度对照该框架进行系统评估,当3个及以上核心指标触发预警时(如情绪消费渗透率见顶+持仓集中度攀升+估值分位数超过80%),应考虑阶段性减仓。对于长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基金在AI情感计算和消费出海两个前沿方向的布局节奏,这些领域有望成为情绪消费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
当前消费市场正处于情绪消费崛起与旧消费复苏的交汇点,新消费和旧消费的融合为投资机会提供了广阔空间。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基金,凭借其主题投资、灵活配置和行业洞察力,具备一定的投资潜力,尤其适合对消费趋势有长期看好、愿意参与情绪消费和国潮投资的投资者。
投资建议:在消费市场趋势明确、情绪消费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可考虑通过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A基金参与消费主题投资,把握未来消费的长期增长机遇。@泉果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