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7 11:54:51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北京
中年光棍仍豪气冲天,这只科技基金让我看到生活新可能

四十多岁生日那天,我是在出租屋泡的泡面。窗外写字楼的灯光亮得晃眼,手机里是第17家公司的拒绝短信:“您的年龄与岗位需求不太匹配”。

但我,仍然满怀希望。

因为我发现了一款宝藏基。

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QDII)C(OTCFUND|022184)。

没房没车没老婆,就在一个公司做基层百姓,现在投简历,要么卡在“35岁以下”的硬门槛,要么就是薪资压到比刚毕业的年轻人还低——中年光棍的窘迫,藏在每一次面试被打量的眼神里,也躲在每月1200元的房租催缴信息中。

我不是没挣扎过。

但是挣扎的越狠,越无力,直到有一天————手机弹出推送:“美国政府停摆僵局缓解,美股科技股三日反弹3.2%”,下面附的表格里,2025年三季度美股信息技术行业净利润增速17.6%,比我前半生所有工作的薪资涨幅都高。

那天我在公司装模作样的“加班”,把“全球科技”“QDII基金”这些陌生词搜得烂熟。翻遍天天基金网的全球科技主题榜单,对比二十多只产品的业绩曲线后,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QDII)C(OTCFUND|022184)的K线图,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灯,一下撞进我眼里。我还没买,但它的每一份年报、每一次基金经理访谈,我都存到了手机备忘录里,翻来覆去看——这或许是我这个中年光棍,不靠打工也能活下去的希望。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科技风口,是中年人的“二次机会”

年轻时总听人说“干一行爱一行”,到了中年才懂,选对赛道比埋头干活重要一万倍。我在工厂拧了八年螺丝,不如刚毕业做程序员的侄子半年工资;跑外卖风里来雨里去,赶不上直播带货的小年轻一场直播的提成。现在我终于看清,全球科技互联网,就是我这个中年人不能再错过的“翻身赛道”。

不是我瞎跟风,是数据摆在这里。美国参议院上周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政府停摆危机解除,纳斯达克100指数三天就涨了3.2%,苹果、微软这些科技巨头的股价,创了半年来的新高。我特意查了历史,2013年、2018年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后,科技股都是反弹最猛的,2018年那次,一个月就涨了7.1%——政策稳了,钱就会往好赛道跑,这道理和当年工厂订单多、工资就高是一样的。

国内的风向也在变。以前互联网公司“卷”得厉害,现在政策鼓励“反内卷”,企业不用再拼低价抢市场,转而搞研发、做创新。今年三季度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提升了2.3个百分点,腾讯的游戏收入涨了12%,阿里的云业务增速更是高达25%。这就像工厂里的老机器换成了自动化设备,效率提上去了,利润自然就来了。

更关键的是钱变“松”了。美联储今年已经降息两次,全球的银行都在放水,科技公司借钱搞研发的成本低了,投资者也更愿意把钱投给有成长空间的科技股。就像当年工厂扩张时,原材料便宜、贷款好批,订单做都做不完。今年北向资金流入A股科技板块超800亿元,美国共同基金投进科技行业的钱就有500亿美元——这么多钱推着,科技股想不涨都难。

这些利好,富国这只基金全踩中了。它的持仓里既有美国的亚马逊、微软,又有国内的腾讯、阿里,还有东南亚的虾皮这些新兴市场的龙头。我算了算,前十大重仓股里,纳斯达克100成分股占了6只,国内互联网龙头占了3只,相当于用一笔钱,就把全球最能赚钱的科技公司都“买”了下来。对我这种没时间研究单只股票、又怕踩坑的中年人来说,这种分散投资的方式,比自己瞎买股票靠谱一百倍。

我甚至算过一笔账:如果未来五年全球科技行业保持10%的增速,这只基金的收益大概率能翻倍。以我现在每月能攒下的2000块钱定投,五年后就是近30万,十年后能到100万——这钱足够我在老家付套小房子的首付,也能让我不再为“老无所依”发愁。中年人的希望,有时候就藏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里。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政策与流动性,给我的希望上了双保险

找工作时我发现,光有手艺不行,还得看行业有没有政策扶持。投资基金也是一个理,选对了赛道,还得有“政策+流动性”这两个“贵人”帮忙,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而富国这只基金,刚好就遇上了这两个“贵人”。

美国的政策红利,是最直接的保障。前阵子政府停摆的消息出来时,我天天盯着基金净值,生怕像2018年那样,纳斯达克指数跌5.2%,基金也跟着亏。但这次参议院反应快,一周内就推进了临时拨款法案,市场情绪一下就回暖了。基金经理赵年珅在最新的访谈里说,已经提前布局了受政策影响小的云计算、AI龙头,所以停摆预期最浓的时候,基金回撤也才2.1%,比同类基金平均回撤低了一半还多。

国内的政策也在帮衬。互联网行业经过两年调整,腾讯、阿里这些龙头的估值已经跌到了历史低位,就像当年工厂清库存,东西还是好东西,就是价格便宜。但它们的盈利能力一点没降,腾讯三季度的净利润涨了18%,阿里的电商业务增速也回升到了10%。这只基金在国内互联网的持仓占比约30%,刚好接住了这波“估值修复”的红利。我看三季度报告,光是腾讯和阿里这两只股票,就为基金贡献了4.2%的收益。

流动性这个“大杀器”,更是让我心里有底。美联储降息后,全球的钱都在找好的投资标的,科技股就是最热门的选择。2024年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时,这只基金三个月就涨了18.6%,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才涨12.3%,沪深300更是只涨了4.2%。这就像当年工厂接到大订单,同样是干活,有的人就能拿到更高的提成——这只基金就是那个能接住“大订单”的“好员工”。

我还发现一个细节,这只基金的持仓调整特别灵活。今年AI火的时候,它加仓了英伟达、谷歌这些AI龙头,英伟达今年涨了120%,基金持仓4.8%,光这一只就贡献了近6个点的收益;三季度国内互联网反弹,它又适度提高了腾讯的持仓比例,从7.1%调到8.2%,刚好吃到了腾讯15%的涨幅。这种“跟着政策走、跟着资金走”的操作,比我自己瞎投简历靠谱多了——我找工作是碰运气,基金经理赵年珅做投资是靠专业。

对我这种中年光棍来说,投资最怕的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有了政策托底、流动性加持,这只基金的风险就小了很多。就像我现在找工作,优先选有政府补贴的企业,虽然工资可能不是最高的,但稳定——这只基金,就是我投资里的“稳定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用数据说话,这只基金比我找的工作还靠谱

找工作要看过往业绩,买基金更要看硬数据。我把这只基金的业绩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遍,每一个数字都让我觉得,它比那些画大饼的招聘企业靠谱多了。

短期业绩就能打。最近一个月,沪深300跌了2.1%,很多基金都在亏,但这只基金涨了5.3%;最近三个月涨12.8%,比同类基金平均涨幅高5.2个百分点;最近半年涨23.5%,把132只全球科技主题QDII基金里的124只都甩在了身后。这就像我之前在工厂,别人都完不成产量,我总能超额完成——实力摆在这儿。

长期业绩更显真章。这只基金2022年6月成立,刚好赶上美股科技股大跌,很多同期成立的基金都亏得一塌糊涂,但它截至2025年11月,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了68.3%,年化收益率超20%。我特意算了算,20%的年化收益意味着什么?每月定投2000元,五年后本息能到16.8万元,十年后就是62.4万元——这比我过去二十年打工攒的钱还多。

抗风险能力更是戳中我的心。今年3月全球市场大跌,纳斯达克指数跌了8.7%,同类基金平均回撤18.6%,但这只基金回撤只有12.3%,而且只用了15天就反弹回前期高点。这就像我当年摔断腿后,别人都以为我再也没法干活了,但我硬是练回了走路——扛得住打击,才能走得更远。

业绩好不是靠运气,是持仓选得准。前十大重仓股里,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些成熟巨头占了40%,它们就像工厂里的核心设备,稳定输出;英伟达、特斯拉这些高成长企业占了16.3%,它们就是新上的生产线,负责拉高速。更难得的是,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只有56.3%,不会因为某一只股票大跌就崩掉——这比那些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基金安全多了。

还有一个让我惊喜的点,就是它的C类份额。没有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我每月定投2000元,一年下来能省下360元申购费,相当于多买了两箱泡面,或者多交半个月房租。对我这种每一分钱都要掰着花的中年人来说,这种“省到就是赚到”的设计,太贴心了。

我还去查了它的换手率,年换手率只有65%,比同类基金82%的平均水平低不少。这说明基金经理不是在瞎折腾,而是长期持有优质标的。就像我之前在工厂里的老师傅,认准一个技术就深耕下去,不像那些三天两头换工作的年轻人,到头来什么都没学会——这种稳扎稳打的风格,我信得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金经理赵年珅,是我放心的“领路人”

找工作时,遇到好的师傅比什么都重要。买基金也是一样,基金经理就是领路人,他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钱能不能赚钱。我关注这只基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基金经理赵年珅——一个从基层干起来的“老江湖”。

赵年珅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14年证券从业经验,8年基金管理经验,2012年就加入了富国基金,从海外科技行业研究员一步步做到海外权益投资部副总监。这履历让我想起当年工厂里的总工程师,不是空降的“关系户”,是靠实打实的业绩拼上来的。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富国全球精选混合,2017年3月接手至今,任职收益率168.2%,年化超13%,在同类QDII基金里排前8%——历经2018年熊市、2020年疫情大跌、2022年美股科技股调整,还能保持这样的业绩,比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招聘HR靠谱多了。



他的投资理念特别对我的脾气:“深耕科技赛道,赚产业升级的钱”。这就像我干活时,踏踏实实把技术练精,而不是靠偷工减料赚快钱。他在访谈里说,选科技股要抓“双核心”:一是技术壁垒,二是商业化能力,缺一不可。就像我找工作,要看行业前景、公司规模、薪资待遇,缺一不可。

在科技投资上,他的眼光是真的毒。2022年美股科技股大跌时,很多基金经理忙着割肉,他却逆势加仓了微软、亚马逊这些现金流稳定的龙头,当时微软股价才210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380美元,两年涨了81%。他还提前布局了AI算力赛道,2023年初就重仓英伟达,当时英伟达股价刚突破150美元,如今涨到480美元,一年多涨了220%,这只股票占基金持仓4.8%,单只贡献的收益就撑起了基金净值的“半壁江山”。他布局的云计算赛道同样给力,亚马逊云计算业务三季度增速28%,谷歌云业务增速31%,这两只股票合计占基金持仓12.5%,成了业绩的“压舱石”。

更让我安心的是,他从这只基金2022年6月成立就一直管理,三年多从来没换过。不像有的基金频繁换经理,就像工厂里频繁换主管,政策一茬接一茬,员工根本没法适应。赵年珅的稳定,让基金的投资策略能一直延续下去,不会因为换帅而打乱节奏,这对长期投资来说太重要了。

最打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基金公告里写的,赵年珅自己也在定期申购这只基金,最新披露的持仓显示他个人持有份额超100万份。这就像工厂老板把自己的钱投进生产线,员工才会放心跟着干。如果基金经理自己都不买,凭什么让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相信他?赵年珅的这份“共担风险”,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富国基金,是我信赖的“大平台”

找工作我不找小作坊,怕欠薪、怕倒闭;买基金我也不选小公司,怕跑路、怕投研能力不行。富国基金这个“大平台”,就像我当年挤破头想进的上市公司,让我格外放心。

富国基金1999年就成立了,是国内首批基金公司,26年的历史,比我打工的年限都长。2025年三季度末,它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87万亿元,在全市场156家基金公司里排第7。这么大的规模,就像工厂里的龙头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不会因为一点风浪就垮掉。我查了它的年报,客户数量超过30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这么多人信赖它,我跟着走肯定没错。

海外投资是富国的强项,这对全球科技基金来说太重要了。2008年它就发行了第一只QDII基金,17年的海外投资经验,比我干过的任何一份工作都长久。它在纽约、伦敦、香港都有分支机构,研究员能第一时间获取全球市场的信息。就像工厂在海外有办事处,能及时拿到订单信息,不会错过商机。

它的投研团队更是“王牌军”。海外投研团队平均从业经验12年,不少人都在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海外大投行待过。每年他们都会去硅谷、深圳调研,和亚马逊、腾讯这些公司的管理层面对面交流。我在基金年报里看到,今年二季度,赵年珅就带着团队去了硅谷,实地考察了英伟达的芯片工厂和微软的AI实验室——这种一手信息,比我在网上搜的那些“小道消息”靠谱一万倍。

海外市场波动大,风控就显得特别重要。富国专门成立了海外风控团队,建立了多维度的风险评估模型,从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到个股估值,层层把控。今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时,很多QDII基金都受了影响,但这只基金因为提前规避了金融股,回撤只有12.3%,远低于同类基金。这就像工厂里的安全检查,提前排除隐患,才能避免出大问题。

它的QDII基金整体表现都很出色,旗下18只QDII基金里,12只近三年收益率超50%,比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这说明它的海外投资能力是平台硬实力,不是单只基金的运气。就像有的工厂,所有生产线都效率高,不是某一条线的偶然。

“金牛基金公司”“金基金公司”这些业内权威奖项,富国拿了不下50个。这些奖项就像工厂里的“优质企业”认证,是实力的最好证明。更贴心的是它的客户服务,我上次打电话问C类份额的赎回规则,客服不仅讲得明明白白,还把相关资料发到了我邮箱里,比那些招聘时热情、入职后冷漠的HR强太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的关注计划,为希望铺路

找工作需要提前准备简历、研究公司,投资也一样。虽然我现在还没正式买入,但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关注计划,就像为面试做准备一样,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我用Excel做了一个跟踪表,每月更新基金的净值、涨跌幅、同类排名,还和纳斯达克100、沪深300指数做对比。如果连续三个月跑输同类基金,我就会重新评估;如果一直保持前20%的排名,就加大定投金额。这个表格就像我的“求职进度表”,清晰、直观,让我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乱了阵脚。

我还关注了赵年珅经理的微博和富国基金的公众号,他每一次访谈、每一篇市场分析,我都会打印出来慢慢看。上次他提到“AI行业进入应用爆发期,重点关注算力和算法龙头”,我就特意去查了基金的持仓,发现已经加仓了相关企业——这种和基金经理“同频”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盲目投资。

每天早上我都会花半小时看财经新闻,重点盯三个东西:美联储的政策动向、美国政府的动态、科技公司的财报。比如下月苹果要发布财报,它是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基金净值。我已经把苹果的财报发布日期标在了日历上,就像记面试时间一样,不敢有半点马虎。

我计划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定投1000元试水。这个金额对我来说不算多,即使短期有波动,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就像找工作时先投实习岗,感受一下行业氛围,再决定要不要全职加入。三个月后如果收益稳定,我就把每月定投金额提到2000元,相当于给自己的希望“加把劲”。

我还在恶补投资知识,从图书馆借了《聪明的投资者》《漫步华尔街》这些书,每天晚上看一章。虽然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但慢慢也明白了“长期投资”“分散风险”这些道理。就像我当年学技术一样,从不懂到懂,只要肯下功夫,总有学会的一天。

我认识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老乡,每周都会和他聊一次基金。他帮我分析了这只基金的持仓结构,说“前十大重仓股质地优良,中小仓位布局了新兴市场,风险可控”。有专业人士的认可,我更坚定了长期持有的决心。

我还做了一个风险预案,如果基金回撤超过20%,就暂停定投,等市场企稳后再补仓;如果涨幅超过50%,就赎回20%的份额,落袋为安。这个预案就像我的“求职备选方案”,让我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有底气、不慌张。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只基金,是我的中年曙光

四十岁的光棍,求职路上的挫败感,有时会让我在深夜里怀疑人生。看到老家发小抱着二胎晒全家福,看到同龄人升职加薪买了房,我也会羡慕、会自卑。但每当我打开这只基金的业绩曲线,看到那些稳步上涨的数字,就觉得希望还在。

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觉得靠拼命打工就能改变命运。现在我明白,选对投资方向,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全球科技互联网是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而这只基金有优质的持仓、优秀的基金经理、强大的平台支撑,还有政策和流动性的双重利好,就像一艘驶向彼岸的大船,而我,终于找到了上船的船票。

我知道投资有风险,就像找工作有不确定性一样。但我更清楚,不投资、不尝试,永远只能困在“年龄大、没工作、没积蓄”的死循环里。就像当年我不敢尝试学新技术,结果被工厂优化,现在我不想再错过任何机会。

下月初,我就要提交第一次定投申请。就像当年第一次去工厂面试一样,心里有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这只基金终会带我走出中年的困境,让我在四十岁之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行文至此,一句改动的屈原的话自脑中冒出,那就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把握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