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在美国加征关税消息的剧烈冲击之下A股市场放量下跌,4月8日开盘整呈现反弹走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58%、深证成指上涨0.64%、创业板指上涨1.83%、沪深300指数上涨1.71%,整体来看有所回暖。行业方面家电、电子等出口型企业普遍受挫,而电力、交通运输等分红稳定的板块却逆势上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场景,与2018年首轮关税落地时的市场十分相似。
一、回顾三次关税冲击
1. 短期冲击
2018年6月首轮500亿美元关税落地后,上证指数30日内下跌12%,电子、家电等出口依赖型板块跌幅超20%。资金快速流向食品饮料、医药等防御板块,消费龙头逆势上涨。
2. 政策托底
2018年底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次年1月推出2万亿减税计划,基建投资增速反弹至8%,周期股率先反弹,创业板指在2019年Q1上涨30%。
3. 长期分化
2020年关税与疫情双重压力下,光伏、半导体等自主可控赛道崛起,同期传统出口企业如纺织服装板块持续承压,印证了"危中有机"的结构性特征。
二、关税冲击下的红利资产
自2018-2021年间,A股市场呈现出清晰的"恐慌-修复-分化"路径,反观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资产凭借现金流稳定、盈利确定性高等特有的防御属性展现出显著的投资价值。
1、短期避险价值:
2018年6月首轮关税落地后3个月,中证红利指数仅下跌8.2%,同期创业板指跌幅达22%,高股息资产成为资金避风港。2020年3月全球疫情+关税双重冲击下,红利指数最大回撤为15.7%,远低于科技板块的32%(数据来源:Wind)。
2、股息收益对冲市场风险: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股息收益更为突出。例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而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约为6.26%,两者之间的利差达到4.8%,提供了显著的超额收益空间。
3、盈利稳定性:
食品饮料、公用事业、部分周期龙头(如煤炭)等板块现金流稳健,受关税冲击较小。
4、国家队增持方向:
4月8日早盘,“中字头”央国企股票放量拉升,成为带动指数企稳的重要力量,其中低估值、高分红的红利方向成为增持主线。
从2018-2022年,似乎每一次关税博弈都在重塑市场格局。在关税博弈与政策托底的博弈中,真正的主线始终是“政策意志+产业趋势”的交集领域。那些既能享受高股息保护,又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或将成为新一轮周期切换的大赢家,同时适当配置红利资产,也相当于给震荡环境下的投资组合多一层“安全带”。
$鑫元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C(OTCFUND|021882)$
$鑫元中证800红利低波动指数C(OTCFUND|022331)$
$鑫元浩鑫增强债券C(OTCFUND|018683)$
#A股强心剂来了:千亿增持加大力回购#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考虑自身状况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从代销机构购买本产品的,产品风险等级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定结果以及匹配规则,以代销机构为准。本材料中的信息不构成对特定公司、市场、行业的准确预测,也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在本材料成文时的观点。